旅游见闻

说走就走西安行——子午峪 老君壇

2024-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天际1916

秦岭七十二峪,子午峪是其中一个,昨天(11.21)我们的目标就是子午峪。

上午先去某城水盆羊肉吃了顿正宗的水盆羊肉,然后驱车子午峪,11:30到达,开始步行子午峪。

一条宽六七米的水泥路顺着山沟向南缓坡而上,走了两三公里的时候,我问老李,这一路都是这样的路吗?老李说这还没有开始呢,进入子午峪,后面都是泥土石块的山间野路。原来如此。

走到金仙观石牌坊前的时候,右侧一百多米就是金仙观,不如去参观参观。金仙观的规模不大不小,主打一个“来到金仙观,就是回到我们的财、寿、慧之家”之愿景,金者财,仙者寿,观者慧。看来也是一个福寿之地,供奉着好几位神仙。

在院中的一幅宣传图片上,我们看到一个名为“老君壇”的绝顶山崖风景,就是那个山的山顶部位如同太上老君的头部,栩栩如生。询问这个风景在哪里,说就在金仙观后面的山上。想上去瞧瞧,人家说之前雨后,山路比较陡峭危险,不建议攀爬。考虑到有女同志,那就算了。

继续向子午峪里面前进,走到一处小饭店处,他们提出要休息一下,借用人家的桌椅,不行就点两个菜吃吃。也走了不少路了,虽然才刚刚进入子午峪不远。

大家纷纷坐下,把背包里的吃食和水拿出来。我去和老板点了两个葱花炒鸡蛋和一盆西红柿鸡蛋汤。为啥这么点?早上吃的水盆羊肉,没有吃鸡蛋,那就补充一下。我们还带了好几个早上剩下的那种空心可以夹菜的馍,夹鸡蛋正好。老板创意思维,给炒了一个葱花炒鸡蛋,一个野菜炒鸡蛋,真正的农家土鸡蛋,都非常好吃,一大盆西红柿鸡蛋汤和两盘份量十足的炒鸡蛋都吃得干干净净。在那有点寒冷的山谷里,热热乎乎的吃上这么一顿馍夹炒鸡蛋,喝点热汤,真的挺舒服的。而且还物美价廉(才五十五块)。

吃饱喝足,我说那咱们继续前进吧。老郭突然提出他和陈姐他们不想走了,他们在那里等着我们。然后其他人都要动摇了。这个老郭,从几何起就开始拖后腿了。

我说来都来了,这刚刚开始要进入山路了,你就停下了,不遗憾吗?怎么着也得上山里走一会再说回去啊?

老李和小白同意我的观点,大家这才继续走。后面,才是真正的山路了,弯弯曲曲顺着山腰向峪里无限延伸进去。那路,窄的地方就一个人能过,宽的地方也不过七八十公分,两个人侧身而过。而且因为前几天雨雪,地上异常泥泞,我们也就走进去三五百米,大家就都不想走了。也是,继续前行都是这样的路,也没啥风景,的确乏味,这里适合那些长途跋涉行进的驴友。我的新运动鞋也搞的都是泥,确实不爽,那就回吧,从停车的地方到这里也有三四五公里了。

这也有点太不尽兴了,返回到坡头,老李我俩和大家商量,他们步行下去直接去停车场,我和老李先快步下去去爬老君壇。就这么定了。

我俩快步流星,很快就到了金仙观,但是却找不到上老君壇的山路,还多走了几百米的冤枉路(是奔另外山里的一条路),后来老李打电话询问,才知道怎么走。很快,我们就从金仙观后面的“玄道”找到入口,从“竹林洞”中穿过,曲径通幽,在一条狭窄、蜿蜒、陡峭、泥泞的山路上向上攀行,尤其是到最后,真的是要手脚并用。

大约用了二十多分钟,我们就攀登到“老君”的肩部,却找不到继续攀登的路了,正好山顶上有已经上去的游人,我们就在下面大声询问怎么上去,然后找到那条隐蔽的小路。经过一个只有相对比较瘦的人侧身才能通过的“一线天”石缝,手脚并用,再借助上面的一小截铁梯,终于登上了老君壇(也叫神都壇)。

登顶之后,一览众山小,遥眺远山,层峦叠嶂,秋色正浓,心情无比通透,忍不住在山顶之上大声呼喊几声,聆听远处的回音。

虽然没有深入子午峪,但是也“征服”了一座小山峰,不虚此行了。心情大好,带着小小的满足下山去和他们汇合吧。

在这里就要停车步行了。 遇到一座石桥,据说是左宗棠修建,有碑为记。 石桥上。 继续前进 遇到一处可以戏水的地方。 去玩玩。 小白在玩水。 过了金仙观的石牌坊。 金仙观。 金仙观。 金仙观。 玄道,后来才知道是从这里进入登山老君壇。 看看,像不像老君的头? 右侧那座山的山顶就是老君壇。 那个农家小饭店散养的肥鸡。 真正的山路泥泞。 山间小路。 打道回府了。 老李我俩走错路了。 一条越走越远的山路。 上山路上的“竹林洞”。 又一处曲径通幽的“竹林洞”。 上山小路。 提示牌。 在峭壁一侧行走。 一线天。 登顶老君壇。 眺望远方。 俯瞰山下。 让别的驴友帮忙拍张登顶纪念照。 老君壇顶上的玉皇大帝庙。 秋色正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