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这本书教你如何正确科学吃瓜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每个自然卷都是狮子王

这本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先承认我标题党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在介绍如何吃瓜,但是我认为对于如何吃瓜(阅读当前热点事件)的指导非常精辟。

那么下面我介绍一下这本书是如何教大家正确科学吃瓜的。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有人吃瓜,只是为了作为生活调剂,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倒没什么,不过有的人吃瓜吃得太投入,被带节奏、产生网络暴力、影响到瓜本人的生活等等,是不是就太不应该了?

关于当前事件的阅读,本书作者建议常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即面向的对象。

(3)他假设你具有的观念或者说偏见是什么?

(4)他用了什么特殊的字眼,特别是带有情感倾向的评价性的字眼。

(5)他真的知道真相吗?

最近比较火热的好像是崔永元撕几位影视大咖的事件,不过我已不太爱关注这些无聊的撕逼活动了(感觉自己可能快要看破红尘了orz...)

我举一个我关注过的、前一段时间的例子好了,大概没有什么人像我这样不会蹭热点了(笑)。

汤兰兰事件。当然,那位写稿的新闻记者后来已经被网友痛骂得体无完肤了,我们就以她那篇文章为例,不了解的读者,可以网上搜来一读。

(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通篇来看,作者想要证明的是,汤兰兰是个心机girl,她处心积虑把全家族11人送进监狱,当年的判罚一定是误判。(虽然我的表述有倾向性,但是我们首先不对这个结论做正误的判断,这是作者的观点,正误与否,全都要看她的论据,这一点非常重要。)

(2)作者想要说服谁?即面向的对象。

这位撰稿记者供职于一家规模较大的大众媒体,她面向的对象应该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大众。

(3)作者假设你具有的观念或者说偏见是什么?

这个非常难以察觉。她假设你具有的偏见可能是:怎么会有父母这么毫无人性地糟蹋、毁灭自己的孩子?这简直超越了绝大部分人的想象力。

顺着大众普遍具有的观念、偏见来行文,很容易获得支持,而这就是作者的目的。

(4)作者用了什么特殊的字眼,特别是带有情感倾向的评价性的字眼。

这个文中比较多了,仅以标题为例,“送进监狱”,一个“送”字,情感倾向顿显。

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排斥修辞手法,不论是中学语文还是我现在自己写文,都会适当运用修辞,来更好地表达自己。但是,作为读者,一定要识别出修辞对自己心理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当前事件、价值判断的情况下。

(5)作者真的知道真相吗?

显然,她不知道。

她不知道的话,标题那样的判断,可信度还有几分?

各位可以参照这几个问题,来审视一下最近自己关注的热点讨论。

总之,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作者可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当然上述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如果你不想付出努力,甘愿被煽动带节奏……那……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祝各位吃瓜开心~

btw,其实上述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了批判性思维,个人认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一本被低估的书!网友们一边评论着这本书“道理太浅显啦”,一边又被各种媒体爆文所左右,难道这真的不是一群人?


说完了吃瓜的问题,再回到本书。上一篇里我刚说了我要读豆瓣9分以上的书,这里就出了一本8.4的书……

因为我很为这本书叫不平啊!这绝对是一本值得9分的书!

大致翻看了一下评论,通常认为弊病在于书写的太无趣、看不下去、作者介绍的方法如同中学语文课balabala。(你真的确定你的阅读能力比中学生强?)

其实我很早就买了这本书,看了一小部分,觉得实在是无聊,看不下去了。

后来不知不觉中,我扩充了我读书的范围,以前只读中外文学小说,现在我开始读一些社科类书籍。

因此,当我最近又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真的太特么有用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于1940年出版,延续至今,依然被许多大佬反复推荐,也可算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半部经典之作了,我认为,肯定还是值得认真阅读的。

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受众,就像豆瓣里的中低分评价和我的个人经历,你可以根据下面的标准来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本书的受众:

如果你很喜欢读书,特别是传递知识、规则、方法技巧的书在你的书单中有一定比例,那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果你也挺喜欢看书,经常看的是小说啊历史啊,这本书也可以拿来看看,它有专门的次要章节讲小说、历史、诗歌、科普等读物的阅读方法;

如果你就不爱看书,顶多平时看看网络上的文章,那……那你可以不用买来看,请记住下面我从书中拣出的关键点,摆脱被网络文章无脑带节奏。

1、在针对某观点提出反对之前,要保证自己完全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同时,提出反对的同时,必须要有论据!!答应我,做个有素养的键盘侠好吗?

同样,在网络阅读中,如果看到有反对观点,一定要注意他的理由,一切没有合理理由的反对,都是耍流氓!

2、任何实用类的书籍/文章(技巧规则、宣传思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都要明白,作者是要说服你的,文章很可能带有一定煽动性。

其实煽动性并不可怕,没有煽动性的文章读起来也了无生气,但是读者一定要保持清醒,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让你做什么)以及他的理由(2)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

最后,作者的人格、生活和时代背景很重要,毕竟我们是要从作者那里获得经验方法的。

举个栗子。

我上一篇写《肠子的小心思》这篇小文算是篇荐书文了,请你读后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这个作者(就是我啦)的目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我显然是想让你也去读读这本书,我的理由就是我写出的那些我认为书中有趣的观点,以抛砖引玉。

那么,我是否和这本书有利益关系?我的介绍是否客观全面,有没有刻意隐瞒什么、夸大什么?

第二个问题在这里没太大意义,不再赘述。

最后,隔着网络,你不可能了解我的人格和生活,你不知道我经过什么,为什么会推崇这本书;时代背景倒是一致的,若时代背景不一致,那么还需考虑作者所在时代存在的问题,对于现在是否还有意义。

当然了,完完全全了解作者,这也是难以达到的,只能是根据有限的资源,谨慎地选择是否接受作者的提议和观点。

3、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这个前面已经详细讨论过了,再次强调哦!


除了上述,我认为,就算你不去完全读这本书,或者读了一半太无聊而弃书,也应该记住下面这个建议: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篇文在谈什么?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2)作者每一部分都说了什么?找到作者主要的想法和论点。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它提供了一些资讯,那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

针对我们平时阅读最多的小说,这四个问题可以改成这样:

(1)这本书/篇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两句话说明整本书的大意。

(2)故事怎么开始,中间经过了什么,结局是什么,高潮在哪里,如何到来的,高潮后的影响是什么?

(3)对于小说,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还要能说出理由,哪里好,哪里不好。

(4)第四个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对于想像文学,把前面的步骤完成,就已经是做好了,用不着采取行动。

就像上面这样,有人对本书介绍的一些方法和中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雷同而感到非常不满。

请不要看这几个问题这么简单幼稚!简直就是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题!我们可能根本连中小学生都不如!

如果一个人读了一本书,却说不出这本书讲了啥,作者说了哪些东西,故事情节怎样,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你真的认为他读了这本书吗?你真的认为他比小学生厉害?

我跟你说,这里有一只小精灵,但它是隐身的,什么方法都没法检测到它,但是它真的存在你要相信我!看了书,却说不出书内容的,和这个小精灵有什么区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