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半生缘》之顾曼璐

2024-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楚中九歌

一个女人,将自己的亲生妹妹诱骗到家中,然后让自己的丈夫奸污她,以此让她就范,成为自己老公的姨太太,为他生孩子。妹妹不肯,就把她长期监禁,直到生完孩子把孩子丢下,独自逃跑为止。

这是怎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故事里的姐姐又是怎样一个丧心病狂的毒妇?详情请看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那个毒妇,就是故事里的顾曼璐。

可将小说听完,却怎么对曼璐也恨不起来。因为她可能是整部小说里命运最为悲惨的女人。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她的可恨却令人叹息,她的可怜更是令人无奈。

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刚刚跟情投意合,两厢情愿,青梅竹马的男人订婚,本应有着美好的未来。 可这所有的一切,随着父亲的突然离世戛然而止。

家中还有奶奶和母亲,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一家七口人丧失了所有的生存来源。那是一个动荡的社会,虽然有很多新派女性也可以参与到社会的生产和工作当中,但毕竟是少数。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并没有很多工作机会。

像曼璐这样一个没读什么书,又没有什么背景的女孩要去社会上谋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她去做舞女养活全家并非是唯一的出路。

从文中我们知道 ,她母亲和奶奶年纪并不算大。过去女人结婚早,按曼璐16岁推算,她母亲顶多也就30多岁,她奶奶不超过60岁。文中有一处提到曼璐后来嫁的男人祝鸿才,他的年纪跟她母亲差不多,就是佐证。

母亲、奶奶加上曼璐,为了生存,本可以去一个大户人家做帮佣,或在上海做一点抛头露面的小生意,虽然生活艰辛,但也不至于让一家人生存不下去。

但结果是曼璐一个人做出了牺牲,去做了舞女。所谓的舞女自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跳舞的女人,其实就是卖艺又卖身的交际花。

小说开始的时候,曼璐很快就嫁给了祝鸿才,文中所说还不到30岁。但是作为舞女,已经断崖式的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曼做舞女的这十几年间,她的家人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母亲和奶奶没有外出去做事,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而且吃喝住行还比较讲究。曼祯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在一个工厂上班。弟弟们也都在上学。

可以说曼璐让她一家人保持了一个很不错的生活水平。如果不是她的担当,那这一大家子有可能难以生存。

可久而久之,家人对她的这种牺牲慢慢觉得理所应当起来。不仅如此,甚至觉得家中有这样一个做舞女的亲人而感到羞耻。

在那种大环境下,一个女人依附于一个男人才能够生存,是刻在她们骨子里的。就连曼璐自己也这样觉得。她甚至自卑的觉得,不会有人看上她。所以最终才会选择嫁给当时还没有发迹的祝鸿才。而且他在乡下还有老婆,可以说曼璐是没有名分的。曼璐对这个名分特别的在意,可后来终究是没有给她这个名分,她也就罢了。

以前依附于很多男人,如今能依附于一个男人就算是上岸。可没曾想,即便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姨太太,这样的地位都快要抓不住了。

发了财之后的祝鸿才对曼璐非常不好,极尽侮辱和厌恶。

因为作为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上岸的舞女,祝鸿才对她是没有尊重的 ,加上男人有了钱可以寻找更青春美貌的女人。最关键的是,因为以前打胎的经历,曼璐不能再生育。丧失了生育价值,她可以预见自己被抛弃的下场已经不远。

可她不是一个人,她的身后还有一个家。而且这个家在她的供养之下已经习惯了过着体面的生活  ,这种忧虑,让她彻夜难眠,身体每况愈下。这是曼璐想把妹妹拉下水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但凡有其他的办法,曼璐也不至于出此下策。因为在坚硬的外表下,她有一颗柔软的心。时刻想着保全家人。在还没有嫁给祝鸿才之前,祝鸿才在她家就看上了曼桢,说曼祯如果做这一行一定能做出头。曼璐非常气愤,说家里有她一个做舞女的也就算了,还想让其他的再做这一行。做这一行,让自己的妹妹读了书,有了体面的工作,以后可以嫁个好人,是她的欣慰,也是她的底线。

可踏破这个底线的,一方面是岌岌可危的现实,另一方面是在情感上的伤害。

家人嫌弃她是一个舞女,虽然没有公开,但是肯定能感受到的。因为一件,家人对她的这种看不起,像一个伤疤一样被揭开,然后往上面撒盐。

这件事情就是曼璐当年的未婚夫张豫锦的到来。

她奶奶和母亲觉得,张豫锦这么多年没有结婚,是因为心里还有曼璐,觉得有点对不起他。然后发现张豫锦对曼祯很有好感。她们觉得把曼祯嫁给张豫锦算是对他情感上的一种抚慰,关键是张豫锦是县里医院的院长,这样她的家庭也就有了依靠。

就像是曼璐在书中所说,同样是姐妹,为什么曼祯就更高贵些?虽然路是他自己选的,但她母亲和奶奶赤裸裸的表现,对她就是致命的伤害。

虽然是误会,但是她感觉到曼祯也喜欢上了张豫锦。而张豫锦也喜欢曼祯。并且提起当年他们相爱的事,张豫锦说,觉得非常幼稚。相当于把曼璐美好的过去完全给否定掉。

曼璐为这个家牺牲掉了自己的人生,而家人却对她嫌弃。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危机,和情感上的伤害双重影响下让,她决定牺牲掉自己的妹妹曼桢。

虽然内心也有愧疚,但这种罪恶感绝没有我们现代人以现代的价值观看起来那样的罪恶。

因为曼璐已经默认了女孩为家庭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思想。她的利用价值已经被榨尽,为了这个家,妹妹曼祯必须顶上去。尽管曼祯是不情愿的。但是在她认为的大是大非上,也只有委屈一下妹妹的情绪了。

这件事情很快被母亲和奶奶知道了。知道这件事情,她们第一反应是曼祯被奸污了,祝鸿才要负责。就如此理所应当的把曼祯继续牺牲掉了。就像十几年前家庭遭遇了危机之后,理所应当的同意16岁的女儿出去做舞女那样理所应当。

曼璐没几年就病情加重,她找到曼祯,希望得到原谅,希望看在孩子的份上,回到祝鸿才身边。

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以及自身认知的局限。但是曼璐在她的局限里,做出了最大的牺牲。而且在她临死前也没有对自己的牺牲感到后悔。她只是有点愧疚,自己的牺牲没有换来家人一生的安稳,最终还是把曼祯拉下了水。可这似乎在当时,在她看来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