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德之行之

《冬阳·童年·骆驼队》

1.看了这题目,请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表达训练)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2.仿写题目(拟题训练)

冬阳·童年·骆驼队

春(      )·童年·(      )

夏(      )·童年·(      )

秋(      )·童年·(      )   

3. 作者介绍(林海英)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4.生字学习

毡 卸 咀    (二会字)       

毡 卸 咀 嚼 漠 寞 袄 袍 傻(四会字)

5.生词学习

(1)反穿大羊皮: 过去人们穿的羊毛朝外的一种皮袄。

(2)重临:重新到来。

(3)慢慢地嚼 jiáo

(4)咀嚼[ jǔ jué ]上下牙齿磨碎食物

6.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时间顺序)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 ?

看骆驼咀嚼[ jǔ jué ]。

谈骆驼铃铛。

(想)为骆驼剪毛。

问骆驼去哪儿。

7.看骆驼咀嚼

骆驼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呢?找出文中描写我看骆驼咀嚼的语句,并思考从中体现出的我对骆驼的情感。

        ①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容易的事,在旧北京却经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骆驼队。因为爸爸买煤,使“我”有机会细细地看这样一种大个动物。“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8.找出体现时间顺序的具有时间词的句子。

      ②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体现我思念骆驼的心理。

      ③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④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9.小结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10.欣赏《送别》,(引申)探究《城南旧事》,完成海报!

作业《课课练》P11---1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