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与思齐同样重要---学《论语 里仁第四》第十七章
今天学习了《论语 里仁第四》第十七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章意思是,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这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身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有一定的道理。没有谁从小就立志要做个坏人。可是后来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不同,人生的轨迹就大不一样。有的人优点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缺点得到改正,越来越少;反之,则优点越来越少,而缺点越来越多。
如果每个人能以善为师,向先进看齐,就会不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倘若放纵自己,甚至向坏人去学,那么问题自然会越来越多。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贤者,有的不是贤者。遇到贤人,以贤者为榜样,汲取人家的优点。这样向贤者看齐,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就能不断提升。而对于不贤的人,我们也要对照,反省,使自己或者改正,或者引为借鉴。
西晋时期有个叫戴渊的青年,他喜好游侠,放纵自己,常常带着一些年轻人在长江、淮河一带抢劫过往的商人和旅客。有一次,很有名望的学者陆机从家乡吴地乘船返回洛阳时,遭到了戴渊的抢劫。戴渊没上船而在岸上指挥。指挥得有条有理,气度很不一般。
陆机觉得这是个人才,很为他可惜。便大声对着岸上喊道:“年轻人,有如此卓越的才能,难道要永远做劫匪吗?”戴渊听说这是陆机后,又激动,又羞愧,他立即上船,投奔陆机,表示今后一定改过自新。陆机很看重他,写信向朝廷推荐。后来戴渊官至征西将军。可见,只要向贤者学习,即使再有毛病,也是能改好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以贤者为榜样,使自己接近他们,学习他们,赶上他们,你不也贤能了吗?所以我们今天依然要树立先进的典型。每年各行各业的“十佳”人物的评选,道德模范的树立,先进人物的表彰等,都是让我们向贤者看齐。
当然,社会上提倡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见贤思齐”的意识。只有这样,才会自觉地吸收人家的优点。我们常常从媒体上,或是从生活中看到一些好人好事,也曾为之感动,在感动之余,自己究竟应该学习些什么,哪些要付诸行动?如果只停留在感动的层面上,而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修养,显然还是不够的。
孔子还从另一方面提出了问题,那就是见到了“不贤者”,又该如何办?在我们的身边不可能都是贤者,不贤者也是客观存在。孔子的答案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内自省也”。这就是说我们遇到了不贤之人,就要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人家的那些不贤之处,因而吸取教训。这如同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的“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已之过”。就是说从别人过错上,发现自己的过错,从而去改正它。
如果说“见贤思齐”是从正面说的,是以贤者为正面的教育;那么“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则是从反面来说的,是从反面来警醒。我们看到有的人贪污受贿,假公济私,那么我们就应该受到警示,应该以此为戒!
这里的关键是要“自省”,就是要从内心反省、反思。多数情况是当我们见到不贤之人,了解那些不贤之事时,往往对他们是批判和厌恶而已,而很少联系自己去想一想。是否自己身上也有类似的问题?由此而警醒自己。如果不能反思,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警示。君不见,有的单位倒下一个贪官后,继任者虽也曾声嘶力竭地批判,但很快又前仆后继。因为他根本没有反省自己,所以仍然重蹈覆辙。注意自省,那自己的修为与才能又何愁不会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