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是相遇

2022-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连俊艳

今天阅读《让每一个日子都过得澄澈而饱满》《唯有创造不负此生》,读起来字字珠玑,可却迟迟不愿动笔,真的想给自己放个假,越是闲暇越是想放纵自己一次,今天比较闲,书的内容读得比较早,可是却拖到现在才开始动笔。如果没有打卡的约束,自己就真的这样放纵下去了,所以庆幸自己鼓足勇气加入团队,这也许就是独行快,众行远的原因吧。

先谈谈《让每一个日子都过得澄澈而饱满》的切身感受,很欣赏这种生活方式,在忙碌的日子里,随着惯性日复一日的逼迫着前行,觉得还不太难。难的是闲暇下来,从心里到生理,人真的需要一种放松。这时候还能够依然让日子澄澈而饱满,真的需要毅力和勇气。就拿今天的我来说吧,就想这样刷着手机,无聊的打发着时间,享受身心的宁静,虚度一日光阴。可是加入新网师的初心告诫自己,一定要领略新网师真正的文化密码,同时也在思考,如果在自己的身边,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那坚持是不是更容易一些?晓东老师回忆在五指山的经历,和支教的学生一起摸爬滚打, 日子过得澄澈而饱满,富有创造性。由此可见,一个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力感,于是惰性油然而生,成长需要一个环境,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

书中说到:这一切的关键取决于一我们是谁。我们站得有多高,就能看到多远;我们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我们是什么模样,就能吸引来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对待世界;我们有什么变化,周遭环境就会有什么变化。对这一段话反复思考之后,我的感受是:首先自己要成长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样,才能够打造出这样一个适切人成长的生态的环境。

于是规划自己的每日生活,确立一些小的目标,从小的事情做起,让自我增值,比如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每日写千字文,反省自己的局限性,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培养一个新的习惯,开启一项体育运动,等等。用真实的行动拥抱真实的世界,潜人真实的学习,接受真实的挑战,让每一个日子都清澈而饱满!

再谈谈《唯有创造不负此生》唯有创造不负生命,不负岁月。

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书中的两处描述非常的准确:教学瞄着应试,教育等同管理。的确这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看似优秀的老师,也仅仅停留在管理学生教出好成绩而已。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读、很少写作,很少有真正的创造。因此在教育教学上难有新突破,思维受局限,世界就固化了。

那作为教师怎样才能称作是创造呢?文中写道: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创造不是非得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不是刻意一鸣惊人,不是一定要惊天动地,而是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新突破、新探索。对于习惯做笔记的读书人来说,第一次画思维导图就是创造;对于很少动笔写作的老师来说,能静下心来书写就是创造;对于经常忙于开会、检查的校长来说,带领老师们专业成长就是创造;对于忙碌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老师来说,带领孩子们精心美化、绿化教室,也是创造。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给其写一封信,是创造;精心给学生组织一个生日仪式也是创造。创造就是突破自我,就是创造意外,就是主动承担,就是挑战不可能,就是向这个世界绽开一朵灿烂的花!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一种创造。

如何进行创造,让自我发生裂变?新网师的做法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构建学习型共同体”理念和文化…开始时的创造其实是模式的迁移、方法的嫁接,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没有异质因素的介人,没有自身的成长,没有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长时间念兹在兹的沉浸思考,哪能有创造!也就是说创造是从模仿开始,从点点积累当中,念兹在兹的深刻思考当中,不断地积蓄自我改变的力量。在创造中,不断汇聚志同道合者,不断遇到高人,最终遇到自己。

文中最后讲到新网师的文化是什么?是扎根现实主义土地上的理想主义。如果我们博览群书却不能解决教室里的问题,如果我们高谈阔论却没有让课程发光,如果我们只是瞄准公开课、论文等外在的声名、利益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成长,如果我们只是读书写作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创作,最终会变成一叶浮萍,喧哗一阵随风而逝。

联系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生活,也要不断的积极探索新的学习管理模式,真正让我们的校本教研多出成绩,多出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写完今天的随笔,内心有一种轻松和愉悦,与获得的读书感想相比,能够战胜自己的惰性,坚持写下去,所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更让人快乐。

又是一个向光而行的日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