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喜欢英语,但你必须考好它!
今天,看到老师在钉钉群里发了一个视频,让家长抽空给孩子看一下,希望孩子能明白,为什么要让他们努力读书。
趁着工作间隙,我点开听了一下,是董宇辉在直播中的那段经典语录:
你不用喜欢英语,你只要记得,它是让你以后有选择的机会就行,你现在努力做不喜欢的事情,有一个目的,就是有一天你可以去选择做你喜欢的事情。
当你在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跃归海岸;
当你晚自习的时候,地球极圈的夜空正五彩斑斓,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
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遥远的风景,和你觉得见不到的人,都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
也就几十秒的视频,不长不短的一段话,有人说,这段话简直太治愈了!就适合给不爱学习的孩子看一看!
说实话,读完之后,除了感到振奋和励志,我并没有被治愈,反而觉得有一丝不适和无奈。因为这段话很早以前我就听过,只不过它是另一个作家以不同的形式分享出来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到:孩子,我为什么要让你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虽然语句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努力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人生。至于你学习的东西是不是你喜欢的,感兴趣的,对你个人真正有帮助的,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
学习变成了一件目的性、功利性的事情,就像有人曾经笑言:在中国,每年有那么多孩子学习艺术课程,报钢琴班,但真正听钢琴音乐会的人却没有几个。每年各项竞赛摘金夺银的学生那么多,但真正知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却少之又少。原因就是,孩子内心并不真正喜欢,可能只是为了获奖,获得名校保送名额,或者为了高考加分,而努力地去学习这些。
一旦达到了最终的目的,考取了名校或者获得了好的工作,这些曾经努力拼搏学习的东西会第一时间被抛弃掉,因为已经无用了。
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认知,确实,这也是无力改变的现状。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是筛选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如何筛选,只能通过考试,通过分数。这样的体制是没有办法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但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20多年前,我的语文老师就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她也知道考试不好,应试不对,会抹杀掉孩子很多的东西。但她也劝我们: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学会努力刷题,努力考试!不要抱怨学习的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且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唯一的路!
没想到时光过了20年。依然还是面临这个困局。只是如今,科技更新日新月异。不同的声音不断的响起,人工智能也日渐普及,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是否会真正的等来不一样的学习之路,真正实现几十年前就在强烈呼吁的“素质教育”呢?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来!
20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