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声我们爱写日记散文

《活着》读后感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23人  以乐天下

2019/7/27                  星期六                  晴

有两部国产神作我一直没刷,其中一部是张艺谋的《活着》。

大一的时候,没记错的话是上毛概课,老师在课堂上就介绍了这部《活着》:二世祖先是输光家产,然后是一次又一次遭遇至亲离世,最后变成一个孤家寡人。这样的一个故事,我始终喜欢不起来,主观上觉得太惨了。

但是从近一年开始读书以来,发现自己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半年前就读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读《活着》只是个时间问题。今天正好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感慨比较多,跟大家分享下。

1.一口气读完。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悲观主义。当遇到一本好书,我不太舍得一天读完。当时看《许三观卖血记》,朋友说她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我读了小一周。主要是我固执认为,读太快会少了回味的空间,另一个理由更作一些,我个人觉得读慢些,这本书能陪你的时间更久一点。

今天看这本《活着》,是我二十几年来第一次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我才发现快读有快读的好处,一气呵成,感悟也能比较集中。

2.用沉静写苦难。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开始搞明白一件事,为什么这本书读起来不会有我以为的那种不适感。虽然福贵遇到的悲剧很多,但是作者从来没有渲染这些悲伤,而是在很沉静的在叙述。作为读者,我们能很明显看到,生活的力量,时间的力量,还有活着的力量。

比如,我原本以为主人公很能跨过去的输光家财那一段。老父亲就看的很透,徐家祖宗是怎么从鸡到羊再到牛发家的,这个家如今就是怎么败在我跟孽子之手的。福贵刚从二世祖变农民那段,作者也是几句话带过了两年的时间,转眼我们看到福贵已经适应了农民的身份。

3.一惨到底是太刻意?

这是我读完最大的一个困惑:真的要写的那么惨吗?前面老父亲,小儿子,女儿的悲剧,我看一次揪心一次,女儿死去那一段,我的揪心也到达了一个极点。

可后来作者还是继续这种飞来横祸的写法,把女婿,外孙也写死了。我情感触动就少了,甚至觉得刻意。势必要福贵身边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最后福贵一个人过完他的一生,这才能完全突出“活着”的意义吗?

这个做法我持保留意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