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里 窗 外新教育天地山水诗文

石岩磊/死背书,不背死书

2019-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死背书,不背死书

文/石岩磊

点击这里听我的声音

石岩磊/死背书,不背死书

        昨天有网友说,他特别喜欢我4月27日写的《心以静,志方远》,还让读初中的女儿背下全文,我赶紧回复表示谢意,但心里却腾起一种相互矛盾的感觉,既对有人欣赏自己的文章倍感欣喜,又为它成了一个学生的负担深感歉疚,自己心底梦魇般的中学时代生活自然而然地再次浮现在眼前。

        进入初中后,我慢慢清醒地意识到,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便是考进好大学端上“铁饭碗”,所以便一门心思地刻苦学习。说“苦”一点不假,每天早晨天不亮,我就得骑自行车去4里外的学校上早自习,有一次下大雾,车子撞到路边的石头,连人带车一头栽进了沟里,我爬起来拧直车把、拍掉身上的草末急忙赶路。而更苦的还是背诵,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化学分子式、物理定律无不要背得滚瓜烂熟,最令人头疼的还是长篇大论的语文课文。

      记得高中班主任谆谆告诫我们:趁你们记性好,多记些东西,等以后年龄大了,理解能力虽然提高了,可记忆力就差了。他的话确实有道理,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的心思不得不更多地聚焦到对名利的斟酌上,很难集中精力专注于知识的获取。我现在驾轻就熟的精彩文字大部分来自中学时期打下的底子,许多张口就来的句子是从头脑库存中闪现出来的,它们好似是雕琢在蜡纸上的字模,随时能翻印成崭新的锦句。然而,长篇累牍的背诵又是对精神的残酷研磨。

        尽管老师会把范文讲解得头头是道:中心思想明确、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可真的背起来还是味同嚼蜡,经常是记住后面的忘了前边的,只好如小和尚诵经般不停地反复念叨,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才肯罢休,当时都恨不得将书撕碎咽下去,多年后我仍心有余悸,时时在梦里因记不住课文而着急惊醒。我也常常在想,如此炼狱般的磨砺有意义吗?

        作为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试卷里的很多题目是在考核知识点,过关的唯一捷径就是熟练掌握。可是,人们走出校门后的工作能力、前程命运与记忆力并不成正比,更多的是和明察秋毫的情商及随机应变的智商息息相关,自恃具有过目不忘记忆力超群的智者,往往会囿于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反而难以有大的发展前景。

      死背书,不背死书,或许更有现实意义,即是对于必须记住的内容,不要抱任何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老老实实地牢记定会终身受益,而对于可背可不背的东西,就无需花费巨大脑力去死记硬背,更没必要残存下痛苦的回忆。思虑至此,我的内心不由得涌起阵阵不安,但愿自己的文字没有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噩梦。

          2019.11.20

石岩磊/死背书,不背死书 石岩磊/死背书,不背死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