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卖摊
学生的活动范围,在平淡的校园生活中具有物候性,所谓物候性,就是学生的活动范围,会按照时间变化而变动。世纪交界的那几年,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有时在校园里度过,有时在校园外边度过,在校园外边度过的原因,就是大门外面摆摊子的摊位旁边。
校园外面摆的摊子,是一个临时的移动小卖部。小卖部卖的东西,正是吸引小孩子的地方。三线本、田字格本、方框本和作文本这些本子,铅笔、毛笔、钢笔、橡皮擦、小刀、转笔刀这些学习用具,辣条、老包肉、羊肉串、唐僧肉、杠子糖、泡泡堂这些零食,皮筋、塑料枪、弹珠、动物棋、军旗这些玩具,都是学生眼中的宝贝。若是足够宽裕,恨不得每样都花钱买上一件。
校园之内是学习的地方,校园外面就是卖东西的地方。学生们学习工具的使用、玩具的需要和一些零食的需要,使得学校的外面总会出现一些小卖部。当初小学的外面,小卖部在学校门口没有固定的小房子,而是一个架车子或是一辆三轮车。操场在学校大门的南边开阔的地方,东边和西边分别站着一个破落的篮球架。这些在外面摆摊的人,有时会蹲守在学校出大门之后的走廊里,有时会把东西放在架车子上,在操场的一个地方等待着课间休息。
他们总能细心地把所带的东西整齐的摆开,也能耐心有序地把所带的东西收到车子里。平时,他们在自己的村庄里有小卖部,学生开学时,就会把东西拉到学校的大门旁边。从家里推到学校里,最远的距离也就二三里,我所在的庄里,从我一年级上学开始,就有三家在学校外面买东西的,邻村的直到我五六年级,也从两家变成了三家。但是,我上学期间,学校外面的小卖部,最多也只同时出现过两家,多了一家,另一家就立刻没来学校了。
他们有的是我也不知道干了多少年的老行当的人,直到这家的老头死了,生意才逐渐的衰落;他们有的是教师的家属,姑且把这当成职业,按着学生的上学放学安排着自己的时间,直到后来找到其他出路的;他们有的是年老的闲来无事的人被自己的儿孙请来买些东西满足生活,又能当上小老板来卖东西的;他们有的是生来智力有些缺陷不能远行,家里又有人闲着和母亲一起来学校摆着摊子的二十几岁的人。这些人,与他们是亲戚关系的学生,总能够为学校里的学生所熟知,因为老师眼中,他们也是比较有名的人。他们的魅力还在于其他人需要用钱买来的东西,他们免费就能得到。
后来一段时间,我毕业了很久,学校对这项商业行为进行了管制,小卖部摊子才越来越少。听说学生上课的时候关住了校门,校长提供学习用具,学生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听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学校不开门,没有了摆摊的人在外面,学生也就去不了学校门口了。
校外的小摊子,是学生们课间生活的活跃场地,在厌烦了校园里的游戏之后,小孩子会寻找新的玩耍场地。 曾记得,一次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我和其他小伙伴,或者是认识或者是不认识的,在校外的拉着架车子摆摊的还是我同村的摊子前瞎侃。他看我们围着圈子半天也没有买过哪怕一毛钱的零食,就开玩笑指着一个厚厚的硬抄本字说:“谁身上要是有一毛钱,我就把这个一块的本子让你一毛钱拿去。”想来那时候身上一毛钱也没带,这个赌打的让小孩子真的没脾气。不是需要学习用具,我们又哪来的钱去买这些东西呢。想来,经历社会的人,一眼便能看出来小孩子的心思,要不然几个课间的时间都跑过去却不买东西,哪有可能有钱不花还能忍住的。
现在的校外摊点,应该只在城市里才有吧,乡村里的摊点,都进了学校旁边的小门面店了。真庆幸那个学校大门外外面很安全,下课就能任意出校门的时候,不像现在不论农村城市,不得不紧闭大门限制出入的情况。缺少了这一种课外生活,不知道是谁的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