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 年度计划一个人的随想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别让你的努力只停留在仪式上

2016-08-29  本文已影响1329人  阿何

文 | 阿何

最近半年因为应酬增多、运动减少,体重足足增加了十几斤。想想也不是办法,便跑到家里附近的力美健办了张健身年卡。四千多块钱,当做对健康的投资。

一个朋友听了后说,哎呀你搞错了,去健身最坑的就是买年卡了!我说为什么这样讲呢?他说过一段时间你数数自己去健身房的次数就知道了。

两周过去了,我发现自己只去了健身房两次。之前买年卡是觉得次卡太贵,但实际算下来,如果不能保证经常去的话年卡的单价其实更高,便有些明白朋友的意思了。

仔细想想,自己办卡之前还是规划的。比如要保证每天运动两小时啦,一个月最少要减重3斤啦。办卡那天出来,觉得心情特别好,阳光分外灿烂,似乎生活有了更好的开始。

然后开始之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仿佛之前积蓄的全部心力和斗志就只是为了完成“去办卡”这个仪式。仪式结束,满足了,然后一切照旧。

仔细想想,身边这种努力到仪式开始便结束的情况还真不少。

工作第二年的时候,报考了中山大学的金融在职硕士。一个班七十多号人,有些是来打酱油的,但也不乏努力者。在其中,老郑是大家公认最认真的一个。

从未见过有人能够这么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当时老郑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学习资料几乎都买了下来,然后还要一页一页扫描成PDF文档,导入到iPad里面,方便随时随地学习。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在网上下载各种电子书和音频视频资料,一个几百G的移动硬盘都快装满了。当时班上所有人都知道,如果缺什么资料,找老郑准没错。

但就是这样一个努力的人,第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几乎挂掉了一半的科目,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后来跟老郑交流,他苦笑着说:搜集资料搜集习惯了,慢慢便以为搜集就是学习本身,其实哪些资料自己大多数都没看。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犯这种将仪式当做努力的错误都不少。有些人天天在朋友圈早起打卡,有些人天天晒加班照,实际真正做了多少事情唯有自己清楚。

归根结底,完成仪式轻松,真正做事太难。心里不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仪式来骗骗自己,并不是真的想努力。

想起乔布斯在1996年的时候接受采访,在视频里面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当公司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会想着复制最初的成功,大部分人会不知不觉地认为流程可以取得成功。所以他们开始把公司流程制度化,用不了多久,人们会困惑地认为走流程就是工作本身,最终导致公司的下滑。

你会发现,这句话稍微改写一下套用到个人身上是同样适用的:当人越来越不满足现状的时候,他们会想着去改变。大部分人会不知不觉的地认为努力可以取得成功,所以他们开始将自己的努力仪式化和流程化。用不了多久,人们会困惑地认为仪式就是努力本身,最终导致失败。

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我一开始缺乏管理经验,主要根据员工加班多少来判断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过一段时间才发现不太对劲,发现很多人天天加班到很晚,但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并没有增加。之所以加班,只不过是把白天应该做的事情挪到晚上而已。既没有更辛苦,还能博得老板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我上初三的时候,有个同学特别聪明,很了解如何博得老师的好感。他采取的方法非常简单: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教室自习,直到七八点钟所有学生都离开后才会回家。如此勤奋,自然经常被老师表扬,成为班上学生的典范。直到大半个学期后大家才发现他做了个课本的封皮,可以很方便套在别的书本上。每一个看似努力学习的傍晚,他都在刻苦攻读金庸、古龙、梁羽生。最后班主任倍儿没面子,该同学也沦为年级笑谈。

我们都习惯从他人的赞誉、认可中寻找自我认同。如果做不到用真正的努力来达成,便容易用表面的仪式欺骗他人。殊不知到最后连自己都骗过,但这苦果可没有别的谁来帮你承担。

天天在朋友圈秀加班照,在房间里堆满从来不看的书,永远装作很忙的样子,一时可以让你品尝到上司表扬、朋友夸奖的甜头。待到尘埃落定,别人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你才会发现这些纸面上的认可到底有多不值钱。

真正的努力者,从不局限于仪式的表象。他们很明白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认可,了解仪式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束。他们不需要外在的赞赏作为自己坚持的动力,孤独地走在所有人前面。

你的努力,可以有仪式,但千万别让它只停留在仪式上。

作者阿何,毕业于清华大学,作家,职场知名大号“职场充电宝”创始人。转载请联系本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