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没忍住

2020-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极品猪妖

2020年的最后一天,想写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因为想表达的很多,又因为各种事情打岔而未能及时表达。这感觉就像是——思想淤积起来了。

表达思想就跟人要排便一样,应该每天都按时完成。一旦有感觉就要及时排出,如果有感觉的时候却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等空下来的时候往往又没感觉了。久而久之思想也就慢慢淤积起来了。我把这种症状叫思想便秘。

人没有及时排便,时间久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进而身体会将各种不适感甚至痛苦传递给大脑,从而使大脑做出及时排便的决定。这种透过感觉迫使大脑做出的决定异常坚定,所以无论人再忙也会挤时间排便的。

然而思想需要表达却不能及时表达,这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对身体感受造成痛苦,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养成每天表达思想的习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思想也不会淤积,只是会退化,最后没有了思想的能力,留下的只是生物求生的本能。

但有些人可能好奇心太旺盛,所以总是不断的输入各种信息,迫使大脑思考,所以才有了想表达的感觉。如果这种表达欲没能得到及时的抒解,而好奇心却总像个饥饿的孩子一样不断进食各种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想便秘。对于少数人来说,这是会造成痛苦的。

所以说,没有痛苦的驱使,人就不会做出反应;没有感性的鞭策,理性的决定简直不堪一击。

人的理性再怎么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被感性驱使的。甚至人的理性就是由感性生发出来的,确切地说是由痛苦生发出来。王东岳先生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哲学论述,叫做“递弱代偿”。由于人对痛苦的感受力加强了,也就是变弱了,这就叫“递弱”;人不得不发展出理性来弥补这种弱化带来的痛苦,这叫“代偿”。越是后衍的属性其存在度越低,越不稳定。理性看起来虽然高级的,但是在感性基础上生发的,相对于感性来说是后衍属性,因此极其不稳定。比如人对世界的认知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来不断被颠覆,各种宇宙观交替登场,统治人的理性认知;各种主义层出不穷,让人无所适从。而人的感性则几十上百万年都稳定不变,例如几百万年前你的猿类祖先看到树是绿色的这种色感如今依然稳定的表现在你的感觉中。

人们总是试图用理性来引导或压制感性,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最后**理性通常只能对感性所做出的决定做合理化的解释。**而这种合理化中的所谓“理”通常就是你所生活的地区和时代中各种主流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

理性在对感性的决定做合理化解释的时候总是很“高明”的骗过大脑,让大脑以为自己是在做理性的选择,而人们纠结的时候往往也不是因为做不出决定,而只是因为理性发展得不够,以至于无法对自己感性的决定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作出合理化解释。如果人们能够更加倾听感性的声音,亦或者这社会能够更加宽容,允许人们舒展自己的感性选择,每个人也会因此而幸福许多吧。

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许多研究也不断证明,人在理性选择之前通常都是感性先做出选择,而感性又只是对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出反应。最新脑科学的结论是:人其实没有所谓的“自我”,一切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所谓“诸法无我,诸相皆空”,佛陀远远的笑了……

既然如此,我们每个个体又该作何选择呢?又或者说,我们还有选择吗?

残酷的“种间竞争”迫使我们不得不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得不更加频繁地运用理性,随之而来的是存在度越来越低。就像雄性角鹿在一代代的竞争中让自己的鹿角变得越来越大,导致自己在密林中变得行动不便反而失去了竞争的优势、雄孔雀越来越大的尾巴让自己失去了飞行的能力。而自诩为万物之主的人类又比角鹿孔雀之流高明多少?有多少人能跳脱这种竞争而独善其身?

我不敢继续往下想……也有可能是这些想法不符合“种间竞争”的优势选择,所以我的感性让我停止思考。但不管这样,拉拉杂杂说了这么些话,思想的淤积感稍有缓解。以上算是给忙碌又悠闲的2020年做个总结吧。希望来年我还能忙里偷闲,想些种间竞争之外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