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了凡四训》有感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39人  百味杂陈
读《了凡四训》有感

袁了凡(1533-1606)

初名表,后改名黄,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明代思想家,著作涉及农业、历法、军事、音乐、几何、佛学等诸多领域。

拆书第一条:引用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开篇叙事,了凡幼年丧父,母亲让他放弃科举转而学医,只为有一技之长,既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够救助别人。可是了凡在慈云寺遇一老人给他算命,特别准,所以决定读书,而且孔先生的预言皆成真。所以了凡再无他念,认为命由天定无法改变。直到有一天云谷禅师跟他说了一段话,才改变了想法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吾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云谷禅师告诉了凡,“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求仁得仁求富贵得富贵,但是需要积阴德做好事。什么是善事什么是恶事呢?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就能够推测出他的吉凶祸福。一个人如果心地淳厚,就尝尝会有福气;一个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尝尝会有祸害。普通人受各种成见的干扰,看不到真相,就以为不能确定和预测。其实至诚到合乎自然,福气就来了,只要观察所做的善行就可以预知;祸害来临之前,观察所做的恶行也可以预知。

如今想获得福气而远离祸害,我们可以先不谈行善,而是从改正过失开始。改变命运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今天老师告诉我闺女喜欢看别人的缺点告状而不自省,这就是刻薄的表现,赶紧告诉闺女这是恶行,要改变才会有福气。

改正过失的方法:第一要有羞耻心;第二要有敬畏心;第三要有勇猛心。人在做天在看,改过是关键。即便私室独居,神明无处不在。对于无神论者,神明就是我们的本心,也是群众的眼睛,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改过之后要行善:《易经》说,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很多吉祥如意的事不断延续下去。

我们讨论行善,不应该只是看行为本身,还要看这个行善是否有弊端。不应该只看当前,还要看到长远。不只要看个人的得失,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当时的行为虽好,但他的流弊足以害人,那么,虽然看起来是做好事,其实却在做坏事。当时的行为也许不是那么好,而他的影响却会为别人带来好处,那么虽然当时看起来不像是善行但其实已经是了。其他好像不义的义举,好像不合乎礼而实际合乎礼的礼,好像不讲信用而实际却合乎信用的信,好像不够慈爱而实际却是大爱的慈爱,都应当细加辨别。好心办坏事,坏心办好事,都不能从表面判断。

我们处在社会风气败坏的年代,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来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要以自己的善行去和别人相比较,不要以自己的才能去为难别人。收敛才智,虚怀若谷,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见到别人的过失,应当有所包涵,为他掩盖,可以让他有改过的机会,也能够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看到别人有一点点的长处值得学习,有一点点的善行值得记录,都应该放下成见,向他们学习,并要为他们赞叹且广为宣传。在平时的生活里,一言一行,都不为自己的私利起念,全是为社会树立典范,这就是君子天下为公的气度。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日积月累!

崔子说的好“恩惠不在于大小,只要救人于危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遵从本心,做好事。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我要努力练基本功,把好事和正能量传扬出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