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之(二十七)武汉热干面
武汉市书城路中学703 冯康凌
当我手里捧着一碗油光酱亮、香味扑鼻的热干面时,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小时候,我还不是热干面的忠实粉丝。那面条颜色暗棕棕的,又没有什么汤水。和清汤挂面、牛肉粉一起,显得特别不一样。每次我都不会点他,可是看见大多数武汉人一进店子就会熟练的喊上一句:老板,热干面!看他们端起一碗面条吃得不亦乐乎,哪怕是三伏天,吃得满头大汗,也是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
一直到我上学的时候,姑姑开了一家热干面馆。开业第一天,我也作为“嘉宾”去凑人气。姑姑执意让我尝一下她做的面,我不太情愿的接过来。浓稠的芝麻酱、红灿灿的辣萝卜、翠绿的葱花层层铺叠在黄澄澄的面条上,香味直冲鼻腔。我再加上陈醋,味觉层次更加丰富。筷子一搅拌,这些美食元素更加协调起来。圆形的面条最大面积的均匀包裹上了调料。挑起一筷子,爽滑的面条像座过山车一样进入了我肚子,只留下芝麻酱的余香还在唇齿间萦绕。
看着姑姑一碗碗的向顾客提供早餐,我也忍不住想试试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一天中午快打烊时,姑姑让我也试了一下。我学着姑姑的样子,拿着一碗面条,顺着摆放在桌上的十几种盆盆罐罐里面依次添加。看起来简单的步骤,到了我手里就变得笨拙不堪,盐放了两次,酱油忘记了,最后还把卤水打到了碗的外面。一碗面调配下来我花了足足10分钟,色香味全无,让人不忍直视。沮丧的我问姑姑需要多久下一碗面条,姑姑告诉我她和下面的师傅配合,一早上要卖出近千份面条。我心里默默的算了一下,平均一分钟要出4碗,简直太厉害了!我问姑姑怎么做到的,姑姑笑了笑说:“你看早上的顾客不是上学的孩子就是上班的大人,都是赶时间,我们如果手脚慢了,就耽误了他们的事。”我觉得姑姑真了不起!
热干面是武汉街头巷尾都能见到的民间美食,最普通也是最实在的早餐。据说最早是武汉码头的工人们为节省时间,填饱肚子发明的美食。它不仅浓缩了武汉的历史,也是每个早点师傅们从凌晨就开始忙碌的结果。热干面早已成为武汉的代名词,也将是我味蕾记忆中永远难忘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