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技巧]练韵之集句
诗是篇幅最短的文学体裁,这意味着当基础语料体量相同之时,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最小的潜在创作数量。
如果说所有的诗句均是上天安排,那我们挥笔写出一句句感动自己的诗句时,也不过是在搜寻那些浑然天成的句子罢了。也就是说,诗人绝非诗匠,而是诗偷,偷的是自然早已写好的句子。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区区自然,已经被唐宋诗人偷的差不多了,看着那一句句天成之句,我们不禁暗想,若是早生他几千年,这句子定是我的。
这种想法非唯我们会有,古人也会有,所以诗词创作的最基本单位由最开始的单字,扩张到了单句——即把别人写过的句子重新组合,成为一首新诗,此即集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文天祥的《集杜诗》,将诗圣的句子推倒重排,成诗二百,意境完整,如出己手。
古人集句,似乎比自己写诗还要难,因为他们需要博闻强识,需要先对古人经典了然于胸。
今人则不然,各种工具一齐上,先把合乎音韵的诗句挑出,然后稍加遴选,便可得到一首古滋古味的集句诗了。
在《全唐诗》中,收录杜诗1144首,总计一万八千五百多句,统计诗句末尾的汉字,涵盖十四韵的所有韵部,其中不出意料,以寒韵居首,总计2116句,对于那些不甚懂诗的人来说,随便找四句一凑,便能让他心悦诚服了。
考虑到在此只为示例,为了减轻工作负担,选取相对较少的东韵,总计623句,其中阴平249句,阳平202句,上音69句,去音123句。就长度来说,以五言最多,有461句。除了五言七言,还有类似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这样的长句。
为了进一步降低工作量,在七言韵字相同的诗句中挑选最喜欢的一句列在表中。
表格 1 杜诗东韵七言句上述这些句子,恐怕最有名的便是送给李白的那句“飞扬跋扈为谁雄”,本着眼熟则用的原则,我们便以此句为结尾,集一首七言诗。
如果从诗意上来说,候选者颇多,比如顾影骄嘶自矜宠,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说好马桀骜不逊,用以指人,也无不可;又如古来材大难为用,飞扬跋扈为谁雄,这就更加直白了,有才华者,未必能一心一意地侍奉你;再如先生有才过屈宋,飞扬跋扈为谁雄,这回更直接,就是摆明了说,你特别有才,但你的才华是为谁呢?还可以如旌旗日暖龙蛇动,飞扬跋扈为谁雄,说的不在是一个人,而是天下群雄。
然而,从平仄的角度来说,似乎都不好,稍加变动可以一对者,唯有风起三更寒浪涌,飞扬跋扈为谁雄。明为写景,暗中指人,并无不可。
一般来说,较为讲究的格律诗除了要求押韵之外,还要讲求粘对之法。所谓“对”,大家都很熟悉,相当于同一联中,第二、四、六个字,要求平仄相对;而“粘”,则在上下两联之间,要求相邻句子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在本诗中,“起”字为上声,为仄,所以接下来要选取一个尾音为平,第二个字为仄的诗句。结果发现,除了未就丹砂愧葛洪之外,露冷莲房坠粉红竟然最为合适,此句语出秋兴,却颇有少女心。不过从情境来说,显然独任朔方无限功更好,这样一来,风起三更寒浪涌倒是像极了朔方无限功的某个实例。
最后,再由首联对句来推出句,选取故人相见未从容,这样便集出一首:
故人相见未从容,
独任朔方无限功。
风起三更寒浪涌,
飞扬跋扈为谁雄。
像极了一对共同患难的君臣,结果臣子功高盖主,惹起了君王的猜疑。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明清戏曲,尤其是在折子戏中,集句成为一种特殊的元素,被嵌入在篇幅更长的文学作品中。
若是我们想创作一篇发生在古代的小说,这首集句诗便可嵌入其中。我们不妨去想,君臣二人,从一无所有到打下江山,君在中原理朝务,臣在边境定蛮戎,相隔十年,君臣重见,君已非君,臣亦非臣,抛出这首诗,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