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写作归纳2017年的无计划书单谈写作

想要学习写小说,看这本书就够了——《小说课堂》笔记

2017-03-21  本文已影响165人  lily漂流在海上
想要学习写小说,看这本书就够了——《小说课堂》笔记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作者)在《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一书中,把小说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真的小说家”,即随心所欲、不加雕饰,仅靠热情和灵感写作的作家;另一类是“感伤的小说家”,即不断钻研、反复推敲,苦心孤诣创作的作家,作者说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应该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品质,而这两种品质该如何获得并在作品中兑现呢?崔道怡,《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在《小说课堂》一书中以专题讲解的方式作了详细的解答。想要学习写小说的同学,不妨同我一起细读这本书!

一,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作者开篇就提到了语言。一篇优秀小说语言的要求是形象、生动、用词精准、新颖。方法是首先要注意积累自己的语言库,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提炼好词好句,在使用的时候要反复推敲,找到那个最恰当、精准、无可替代的词。活用各种比喻、拟人等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波,为读者创造可看、可听的现场感,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目的。

这一章特意提到创作的独特性,来源于作者的个性。可见小说的语言风格,也与作者的个性息息相关。窃以为,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的朋友,不妨就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快意恩仇,直抒胸臆,说不定能发现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呢。

二、以情节为主干,以细节做支撑

小说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要看细节的成败,书中多次引用了福楼拜对于细节的比喻,小说犹如一根美丽的珍珠项链,而细节正是那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作者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细节正是真实的依托。有没有、有多少细节描写,检测、标志着作者的实力。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细节的筛选同样重要,选择那些为情节、主旨服务的细节,才能兑现其价值。

细节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身边有学习美术的朋友,对于我们身边常人视若无睹的景物,他们总是能从点线面、形状、色彩、光影等角度来解构,这是绘画人的眼睛,而写作的朋友,也应该有一双作家的眼,以敏锐的审美眼光去看待生活,善于发现某一点上所蕴含的深沉意味。

而作为穿起珍珠的线——故事情节,则要生动、丰富、单纯——单纯是指小说要有明确的一条主线,还要尖锐——情节中不可或缺的矛盾的制造。作为贯穿,情节要保持完整性,忌重复,曲折有致。优秀的小说情节应当是真实、生动、完整、新颖、曲折、惊险神奇的。而情节的描写技巧后文中也有详细的介绍:运用巧合、误会、悬念、突转、跌宕、呼应的艺术手法,把事件的种种偶然和必然进行各式各样的奇妙组合,正是小说撰写的基本路数。

三、以情感为动力,以思想为奠基石

小说给人的第一冲击,就是情,而非理。只有情感充盈到满怀创作渴望和力度,才有可能写出真正的艺术品。作者认为小说家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之人,多情善感之人,非如此不能写出富含情感的文章。

而写情不代表作者就得直抒胸臆,把情感放入叙述、描写之中,间接抒情,才能体现小说的意蕴。同时情感的宣泄又离不开思想的光照,感情与思想必须是得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篇优秀的文章其思想必定要有穿透力。唯有思想高于、先于且新于常人,又善于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思想就如小说的奠基石,并非要在文中宣扬教化的语言——那样只会令人反感,而是要在叙述的背后作为潜在的背景,始终贯穿在形象描写之中,使它散发光辉。

四、善于观察

作家把观察独辟一章,可见观察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观察者首先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还要细致而广阔,将所看和所想结合起来,才能触及被观察者的更深层次。除了前文提到的用小说家式的眼光观察世界,文中还引用福楼拜的观点“若只看私人的厉害,会迷乱观察者的眼睛”,这提示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跳脱出个人的局限。

五、结构——人物、故事、环境的比重分配

小说结构要做到多样统一、层次分明、曲折有致。作者把小说大体分为三类来说明小说结构的特点。一类是以人物描写为主,这类文章是以其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轴心安排结构;第二类是叙述故事为主,要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结构运行的轨道;第三类是以环境描写为主,这类文章往往是以景趁情,凸显意境,抒发主观感受,所以以心为核向外辐射。

布局是结构的体现。后文谈到文章的布局,即各种材料的规划安排。要做到突出中心、主次分明,变化错综、曲折有致、统一完整、匀称严谨,前后照应、首尾圆合,详略得当、浓淡相宜。各种材料的布局首先要遵循结构的统领,舍弃无用的多余的材料,选择能凸显主旨的材料,才不会流向形式主义,才能做到杂而不越。

六、关于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是小说的重头戏,如今我们看电视剧,常常被抗日神剧脸谱化的人物雷到,无非是人物过于扁平所致。作者将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作为小说家的使命,可见小说的根本在于人物的描写。作者讲到人物描写应该是有个性的个体,而不应该是类型的代表。更进一步,真的人物,最好如复杂多变的万花筒,而不仅是静止固定的雕塑。而要试图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则要用到诸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和语言的描写等手法来实现,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关于人物的描写,不仅要靠细致的观察,还要靠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行。

七、关于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好的开头是吸引读者读下去的条件,好的结尾关系到整篇文章的完整性。作者认为好的开头要做到“开门见山”,统领主旨,但是“山”又不能毕现无遗,失去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做到“曲径通幽”,引导读者自己去探寻文章的妙意。而好的结尾,要呼应开头,扣紧主题,要能加深文章的思想深度,开阔文章的境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做到别出心裁,余音不绝的效果。

八、如何起一个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招牌,好的标题可以引人入胜。小说标题的创作作者也总结了几种类型:因人命名、借题抒情(如鲁迅《伤逝》《彷徨》)、就事为题、以题喻理(如鲁迅《药》,一字双关,既说人血馒头,又比喻革命需首要疗救人心,耐人寻味)。用景、物、时、地都可以为题,而其共同的要求是贴切内容,贯穿全篇。

作者还提到了“标题党”,虽然本书的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末,那时候标题党尚未兴起,但作者写到讲究标题艺术绝非追求形式虚名,内容若不刻意求精,只有名字花样翻新,甚至刁钻古怪,哗众取宠,就会适得其反,因名废实。

本书还详细谈了小说创作的视角、人称、格调、体势、含蓄等诸多写作的技巧和要素及表现手法,在此就不一一引述,想要学习小说写作的读者不妨亲自一读。

写到这里想起自己大学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上新闻评论课,老师给我们一篇新闻报道要求改写,自己冥思苦想出一个标题然后才兴冲冲写到一半,老师就毫不留情的批评标题写的不好,因为课上挨了批,所以课后老师要求就此报道写一篇新闻评论时就很不耐烦,随随便便凑了二三百字就交了上去,没想到这篇评论却成了老师眼中的范文,称其干脆凝练,全文无一字多余。现在也是同样,有时候精心炮制的文章,不见得能获得大家的喜爱,而灵感乍现无意写就的文章,却意外获得好评,可见作文的技术虽然重要,写作时的心情、灵感的喷涌更能造就美丽的文章,这就是所谓“天真的小说家”所具有的体验吧。就像本书作者在书中所写:

要获取艺术小说之纯正,就得排除单纯理念,去写那种源于天籁、发自灵性、心领神会、情之所钟的文字。设使作者一开始就计划着要给人以思想教化,那就将在实质上妨碍美感传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