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艰难地行走着,可是忘记了初衷

2016-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黑阳616

今年9月28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座时,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在现实的面前,在家长的压力下,教师们都在妥协,把全部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停留在表面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她感到非常困惑。

这是中国的奇怪之处,越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经济结构问题,我们越调整,产能过剩越严重;房价,政府越是调控,它涨得越凶。素质教育也是这样,越提倡,情况越糟糕。

这个问题,很简单,也非常难。说它简单,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答案。说它困难,是因为大家都放弃了自主思维,把自己的命运、孩子的命运,交给别人,犹如羊群中的羊,永远随大流。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一些家长。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不挖空心思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把他们送到各种补习班,他们就会落后,上不了好大学。老实说,他们的想法令我吃惊。孩子的教育,孩子一辈子的大事,难道就这么简单吗?他们从来没有动脑筋想想,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今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对这些家长而言,什么与时俱进,什么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是空话。如果家长停留在这样的思想境界,那么肯定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不过,据我了解,不少家长根本没想那么多。他们不是笨,而是很盲目,跟风多于理性的思考。

在此,我想对这些家长说,在各个领域、各种事情上,都存在“二八定律”。也就是说,大部分事情都是错误的,大部分人都是庸常的(仅说明一个现象,不带价值判断,这里的“庸常”没有贬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从众的弊端显而易见,犯错误的概率非常大。

我要强调的是,高分本身没错,问题是如何取得高分,如何在取得高分的同时,不要牺牲生活情趣,不要失去团结友爱的精神,不要变得柔弱而僵硬,更不要丧失健康的体魄和心智,丧失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而这些,都是分数取代不了,也解决不了的。

《The Atlantic》,即《大西洋月刊》,2016年6月刊登了一篇文章《How Kids Really Succeed》,我特意复印下来,留在案头。据美国教育科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character matters,意思是说,性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人才,无论他们在哪个领域,都有两个共同的性格特点,grit and resilience,前者可理解为“毅力”,后者则是“灵活”的意思;前者意味着百折不饶,后者意味着能与同事友好相处,不任性。相比之下,在学校的成绩高低并非那么至关重要。考试成绩属于认知范畴,而性格特征则是非认知的技艺(noncognitive skill)。除了上面说到的毅力和灵活度,积极的性格特征还包括专注、乐观以及自我控制力。这些,都不能通过考试体现出来,不能仅仅从书本上获得。

在此,我不得不说说前一阵在微信圈里盛传的一篇文章,《我宁可欠缺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意看到你低声下气的成年》。作者的女儿上的是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早开学几天,她表示遗憾,家长还没有带她去看海呢。她父亲认为,孩子嘛,快乐最重要,答应下星期天带她去。不料作者大发感慨,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如果以此为题目,这篇文章还站得住脚。当然,如果换成这个题目,该文不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作者是流行期刊的写手,懂得怎样制造轰动效应,所以起了这么个耸人听闻的题目。

如果作者不是有意偷换概念,就是犯了归纳的错误,以偏概全。首先,童年不快乐的人,成年后一定会出人头地吗;童年快乐了,成年后一定会低声下气吗?这两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该文作者说,当我们很多人在埋怨高考、张口闭口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如果你不是一线大城市,你说的素质教育,充其量只能为下一代的成长注射一针麻醉剂。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去争夺,一旦遇到危机,就只能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

这种观点很有代表性,但她又犯了逻辑的错误,常识的错误。首先,所谓的一线城市就没有素质教育和分数至上的矛盾吗?照她的意思,一线城市可以实施素质教育,其他城市不行。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可能是她所说的资源吧,是上北大清华的名额吧。可是,读大学仅仅是个手段,不是目的。无论俗一点还是雅一点,我们对孩子的最终期望是,找到一个好单位,有一份好工作,如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造福乡梓,光宗耀祖。如果抱着这个目的,上不上北大清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人口,并非所有的人才都出自北大清华,并非所有北大人清华人都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优秀。作者可以冷静地想想,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哪个用人单位想要呢?

当初,看到这个题目,而且看到不少家长纷纷转发这篇文章时,我痛心疾首,马上给一个中学教师发微信说,如果没有童年,那生命还有何意义?一辈子岂不是白活了?这篇文章之所以流行,反映了我国民众价值观严重地扭曲。它似乎暗示着,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只能一辈子低三下四。除了升官发财,生活中就没有其他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其流毒之广,令人齿寒。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加以引导,但这种引导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认知之上。如果孩子成绩极差,今后连二本都可能考不上,我们当然要教育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可是,如果他本身就比较优秀,考上一本毫无悬念,那么,我们就应该更重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不是否认分数的重要性,而是提倡在分数和综合素质之间取得平衡,偏向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家长和孩子,而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不能成为考试指挥棒下的奴隶。

我们好比行者,在教育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进,废寝忘食,披荆斩棘。可是走着走着,我们往往忘记了初衷和目的地。在此,我想以马尔克斯的这句话来结束本文。他说: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李承文

                            2016年10月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