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谈教育 | 一不小心竞破了万
说起喜欢和父亲老何聊天这件事,其实从小我俩儿就很有话题,那时母亲好人三班倒工作很忙,那时父亲老何的工作也不轻松,但是他比好人离家近,所以就主动承担起家中一切事物,包括我的学习。虽然他有时严厉、武断还带着些许执拗,但是他说开话来很有道理,我一直都很佩服他,也和父亲的关系更亲近。
很小的时候,老何就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有时可能会一不小心激怒老何,接着就会有被骂或者挨打的风险,但这也丝毫不影响父女俩感情好。在我心里是既害怕他,又很尊重他。
老何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在称呼这个问题上,我们家可能不同于其他家庭,我们一家三口的关系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我很少叫他们爸妈,而是像朋友那样称呼。我们会彼此尊重,他们不会以父母这层关系来压制我,我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孩子,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无理取闹。
这样一来,在一些大事上都是三人表决,有一人不同意就再想折中的办法。这样相处起来会比较融洽,我也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老何是如何为人处世,又是如何分析问题的。虽说老何脾气比较急躁,但在教育问题上还是比较有耐心的,会认真分析有些事情该怎么做才好。
前几天家里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对我的触动还是挺深的,因为我并不认可“强逼”式的教育方式。那是一篇题为《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的文章。单是标题就很有非议,认可文中部分观点,但我就是文中作者所指的那一类孩子,只是我的父母会选择尊重我,对于我时常变换的喜欢,他们会让我有更多的尝试再来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家三个人都是平等的关系,所以谁也不会“强逼”谁,我的存在更像是一个被尊重的“个体”。
当然,每个人的见地和格局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眼光和思考角度就不同,我看到这篇文章只觉得有些太具片面性。因为人与人之间,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即使他们是父母,你是孩子,那也是不同的两个人,因而从出生、性格、成长环境再到人生方向和人生选择,即使高度相似,但也会是不同的。
继而就开始和老何进行了我们的深度探讨,我也从中深受启发。
为此,讨论的最终结果,还特地写了一篇名为《老何谈教育 | 我就是喜欢听》的文章。
之所以会反驳作者的某些观点,那是因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在成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被尊重,希望他们可以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去选择,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用一句话来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认为,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做一个认真且持久的选择,比直接接受父母所带来的结果会更加重要。
常和父亲老何一起讨论问题,本以为这一次的讨论也就翻篇儿了,结果4.30号早上某知名平台的教育领域编辑提着这篇文章来找我。竞让我有些错愕......
他说:你文中所提到的这种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思维,有看点也很有意思。可否再写三十万字,从小到大每个阶段的经历都可以写一写。
接着又说:希望你能够认真考虑是否合作?
再次点开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浏览量已经破万了,今早再一看已经有了1.1w+的浏览量。可我平时就只是写写人文历史要不就是美食旅行,一些生活碎碎念,教育领域完全是个陌生领域,当然他的一席话让我很开心,真没想到一篇文章会得到他的认可。
虽然在他来提点我以前,就已经有不少简友建议我,多写一些关于教育及个人在成长中所经历的教育,主要是因为她们非常感兴趣。还有人希望我能写一篇关于老何教育的中篇。但我深知自己在这个教育领域确实没有太多优势,这一下找到我,确实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需要等下个月老何回来,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虽然在教育领域的写作,我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优势,但意外得到了这般认可和肯定,我表示很惊喜也很开心。我想,我会在这一个月当中认真的去思考是否会接受合作。待老何回来,也会继续和他深度探讨关于教育的问题,来进行梳理和分享。
不知大家对此是否会有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