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之六,如何走出困境?
2023-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然一笑2020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17836/80641cad8f0ec213.jpg)
现在,是一个到处提倡创新的时代。
很多人以为,创新就是要天翻地覆的改变,实则不然。
有时候,只要比别人想得更前一步,更多一点,就是了不起的创新。
李书福,吉利汽车集团的老总,学历不高,但有创想。
从摩托车修理厂,到创立吉利品牌,再到造出吉利汽车,李书福每次都能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上再往前走一步。
这种突破就是创想,小事做着做着,就能做成大事。
有时候,创想可以来自于模仿,但并不能止步于模仿。
不论是模仿ebay的阿里巴巴,还是模仿Google的百度,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新东方在创业成功后,俞敏洪可以选择成为高高在上的董事长,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舒适区,是一种隐形的杀手。
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人的意志,失去绝地反击的能力。
俞敏洪第一次走出舒适区,是从北大辞职后,创办新东方。
如今,他与盛希泰合作,创立洪泰基金,成为年轻人口中的“洪哥”,是他第二次走出舒适区。
生活是一场障碍赛。那些一道道栏杆,拦着你,不想让你过去。
但做人要有突破的胆量,把那些阻拦生命的栏杆抬起来。
走出舒适区,就是要突破自卑、自轻和胆怯。
很多人以为,突破很难;但有时候,突破其实很简单,就在于有没有一瞬间的勇气。
俞敏洪曾经反省自己和马云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
最后,他发现自己输在了“自信”上。
马云是如此自信,他所相信的东西,都变成了现实。
他的自信,让自己能快速地从挫折和自卑中走出来,突破一个又一个设定的目标。
所以说,遇到困难不要怕,关键是能否实现突破。
那些敢于突破的人,往往越败越战,愈挫愈勇。
这样的人,大多数都能走到最后,实现创业的目标。
当一个人创业成功后,如何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呢?
请等待明天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