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知识点

抗击产品功能疲劳症

2018-07-03  本文已影响15人  桢叶

何为产品功能疲劳症,随着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需要学习更多的操作知识来让其能够使用好新加的功能,而当功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产品能力的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易用性障碍,最终让用户产生痛苦感。这种不断增加功能的产品给用户带去的使用困扰就叫产品功能疲劳症。

来看几个产品功能疲劳症的例子:

产品价值≠用户价值

在互联网思维普及的当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Don't make me think“,”少即是多“,”把用户当傻瓜“,”同理心“等词汇早已成为了产品经理的口头禅了。
归根结底,产品功能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但是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却也经常能看到不少通过堆砌功能组成的产品怪兽(上文提高的各类案例),其认为产品功能越多,产品的价值越高,用户价值也会越高。

比如制造业企业一直喜欢加加加功能,主要出于自身的成本考虑:

但是功能越多的产品,其易用性的程度会相对降低,因为提供的功能越多,用户的学习使用成本会相应的增加,但并不是每一项功能对每个用户都会有价值。比如说一个闹钟,其目的是用户设定了提醒时间后在到达已设时间点进行提醒,但现在手上的闹钟产品有20个功能按键,但是怎么操作才是设置闹钟的正确方式呢?

增加越多的功能能增加产品最初的吸引力,但是最终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后续的带来的 退货,转到竞争对手处购买商品,到处诉说产品的不好用等情况,是否还会考虑一直增加产品功能呢?

用户价值=用户愿意持续使用产品,并能为企业带去长久的经济利益。
一味地增加产品功能可能并不能提高用户价值,而是反作用力的效果。

产品价值≠用户价值

如何抗击产品功能疲劳症

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比如一个理财产品APP,有些用户想要在购买的时候多展示一些信息帮助决策,有些用户希望在理财平台能够充值话费,有些用户希望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能有更多的优惠等等。
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如何取舍?一营销科学学会的研究报告称:“那些力求达到完美平衡的管理者,不得不在实现初始销量最大和长期客户满意度之间最大化之间的抉择”。这时面临的多种多样的用户需求,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根据用户反馈的情况就简单的做出决策,面临的就是一种取舍,如何平衡用户的需求,让每个用户都能用得愉快。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会根据kano模型将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级,确认需求的紧急程度,什么是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什么是用户期望的需求,什么是做了之后用户会方案的需求,什么是无关痛痒的需求。评判的依据就是站在公司和用户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你的产品解决了用户什么样的痛点,用户在场景下会遇到这类的问题,发生的频率如何,你的功能是否解决了用户遇到的问题,是不是做了新功能之后用户的满意度会上升等等进行综合评估。
说到用户体验就离不开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用户需求分析-产品功能设计-产品功能开发-产品上线验证-用户反馈-用户需求分析,以此循环。
1)设计某项功能上非常出色的产品,即为解决用户的特定场景遇到的问题,比如滴滴打车解决用户叫车麻烦,且等待时间过长并没有及时反馈打车结果的痛点。
2)利用原型产品在用品进行研究,在互联网产品设计期间,会出具一份产品原型,这时产品人员会去寻找目标,提供原型产品给用户进行使用,并观察和记录用户使用的情况,在哪个环节用户遇到的困难,他是怎么解决,他是否能有效的完成产品设计者希望其完成的任务。借此收集第一手的用户信息,完善产品原型设计,以期望给用户提供最有效的体验产品。


参考文献:2006年罗兰・拉斯特,德波拉・维亚纳・汤姆森,丽贝卡・汉密尔顿发表的文章《抗击产品功能疲劳症》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