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今天教学比的认识,依然延续去年的教学设计,从自学教材,介绍比开始,然后结合生活情境解释比的意义,通过配制果汁的活动感知比,在辨析中感悟、理解比的本质。最后通过一组发散思维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图形中的比,加深对比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应用意识。
通过今天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的比较好,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去感知比的本质,然而在刚开始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比的意义时,学生说的不是太顺畅,只能从倍数和分数的角度来解释比的意义,没有从平均分的角度来解释。可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如果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自然能从分数中想到平均分。
对于体育比赛中的比,今天学生理解的特别好,通过举例、说理,学生发现体育比赛中的比如果像配果汁的比那样不断变化的话,比分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且落后的永远不可能赶上来,这不符合现实规则,而且如果这样的话就失去比赛的意义了,也就没有比赛的价值了。在此,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自暴自弃。一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奋力拼搏,就有机会赶超先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信心,奋发向上,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最后,让学生看图写不同的比。
图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块绿色和7块黄色
图2、部分与部分的关系。2块绿色与9块黄色
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竟然写出绿色长方形的长与整个正方形边长的比,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分析原因,学生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比,我觉得应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对图形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的角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同一个事物,同样的图形,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的角度也就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课堂上,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时,当学生的想法超出自己的预想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都不必问,想必多数老师都会说: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见解和意见,,当学生的想法和我们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发现其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质疑的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真的会像说的这样去做吗?有时,我们的课堂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充分展开学习交流活动;有时,也许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听懂学生的想法;有时,我们怕说太多的想法或见解后,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既然最后还是要用到统一的方法,何必绕那么多的圈子呢?直接这样一讲,让学生学会、练熟不就可以了吗?应该说这是现在课改中最难改变的一种常态。
另一方面,学生能想到两个图形边长的比,应该源于自己对问题的表述不完整上。我只是想借此图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只是要求看图写出比,却没有说明要写出什么的比。如果要求看图写出图形面积的比,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了。由此想到,像这样发散思维的题目,太多的限制究竟是让题目更严谨了还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当问题没有过多的限制时,也许会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引发学生多种不同的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这道题应该是因错得福,虽然题目表述的不太严谨,但却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也引发了自己对教学的反思,这个错还算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