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你out了吗
昨天我还沾沾自喜,觉得与同龄人相比,自己没有out。
昨天,接闺女电话,聊起上海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摩拜,瞬间对创业者肃然起敬——从有桩到无桩的改变,那才叫真方便。这是又一次革命,体现着一种服务理念。一想到只要有手机,随时随地都有单车可骑,且可以直抵目的地,无需办卡,无需两头跑路,本地人可以,外地人也行,还真有点兴奋,于是脱口而出:我得去尝试一下。
其实,这样的尝试我还是一直坚持着的。90年代,便开始使用软件在电脑上排课;十几年前开始尝试网上购物,先是淘宝,后来京东、苏宁、唯品会,聚美、国美、1号店,还有什么丰趣海淘、网易海购都光顾过;高铁刚刚开通时,小车不坐,非得自己乘坐和谐号去了趟南京,尽管那时很多人因为那次追尾事件拒绝高铁;12306刚刚开通时,又安排自己无事也出远门,就为了尝试网上买票;听说了美团,立马给自己和闺蜜团一餐;知道了携程,咋也得上去定一回宾馆……还有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没钱我也注册,人家用百万玩,我用五千玩、五百玩,收获的除了钱的多少外其它都一样……
这样“折腾”,不是因为有兴趣。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尤其是60后的女性,对网络技术缺乏热情、缺乏灵性,还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能够坚持做下来,是因为需要,更是因为一种理性的自觉警醒:不与时代脱节。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每天都有新事物诞生的时代,最起码不能对孩子口中的名词和话题茫然如听天书。否则,与孩子也脱节了。
上中学时的一个老师,有一天找上门来,让我教她用微信,说是学会了才能和远在上海的孩子聊天,学会了才能看到孩子的状态。
邻家一位姐姐,每月给在外地上学的闺女打生活费都必须跑银行。我多次劝她学着使用支付宝或者网银或者微信钱包,她都不敢尝试。一次,女儿晚上急需一笔钱报一个学习班,她夫妻俩居然一点办法没有,半夜敲我家门……
诸如此类的事情,会发生在60后不少人身上,所以,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不断接受新事物,用好度娘理解新名词,多跟家族中生活在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交流,接受新观念。
就这样,今天,还是觉得自己真的out了。
和一美女喝茶。简书、讯飞、秀米、配音秀……这些个新事物她如数家珍。我呢?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只知道有语音输入法,却不知道像讯飞这些专业的软件已经被太多的人广泛使用;原来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但不知道这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套路;原来只知道可以听书,可以把眼睛解放出来,却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利用现成的软件制作听书,也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以听书的方式呈现……
到底还有多少新生的事物我一无所知?到底还有多少先进的理念我闻所未闻?到底还有多少方便生活的新技能我不曾尝试?到底还有多少服务日常的新领域我不曾问津?——我out了!真的out了!尽管我常常扪心自省,尽管我一直努力追赶。
咋办?继续追!咋追?扩大圈子。
扩大地域的圈子。常出去走走,扩大自己的生活半径。既要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景,也要去领略发达城市的文明程度、科技高度。
扩大关注的圈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多关注一下外面的世界。关注官方媒体、也关注自媒体;关注名人名家观点,也关注百姓真实想法;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涉猎方方面面。
扩大交流的圈子,高科技已经给“天涯共此时”提供了可能,多媒体让我们能够有机会与更多的人对话、交流、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群聊私聊都有收获。当然,要自觉减少无聊的聊,积极寻求有料的聊。
最后,愿你,愿我,愿60后、愿70后,都不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