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幸福
今天教闺女唱了《幸福在哪里》的歌,歌词写得很直白朴实,孩子很快就会唱了,但是孩子追问我什么是幸福,要跟她解释一个抽象概念,却不容易。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
它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我想到了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的帖子,将幸福两个字拆开来解读。幸福=“土”,“Y”,“衣”和“一口田”,幸福就是有安身立命的一块地,有点钱,有衣穿,有一份事业可耕耘。此乃幸福也!
的确,按照这样的解读,把幸福分解为孩子能理解的事物就容易多了。
这第一项的土地,也许对城市里的人来说想要有地还是比较难的,不过我们不怕。先生在老家虽然没有地,但是有山头,就连自打出生以来就极少回家乡的儿子都有自己名下的山,只因为他是男孩。
我们把这件事当笑话一样说给他听,他居然觉得很神奇,还说这种感觉有点怪怪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却属于你!
其次是钱。我们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人挣钱四人用花,如果加上两边老人,那就是八人。年终有奖金,轻易不敢动用,主要用来购买保险,还房贷之用;平时偶有副业收入,虽不算多,贴补家用还是绰绰有余的。尽管工资大部分都献给银行了,但是它给我们换来了舒适宽敞的大房子,让我们为银行白干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第三项衣服这就更好满足了,衣服的本意是指防寒保暖,护身的介质。在古代,人们的衣服就是用来遮体保暖的;而到了现代社会,衣服在保留最基本的功用以外,更多地拥有了装饰物品的功效,是人们生活水准,消费层次和社会地位身份的参考品。
只要不是那种上舞台追求酷炫效果的衣服,穿着舒服自在是对衣服的最低要求,却也是最高的要求,因为人们在看到绚丽多姿的衣服之后,往往容易忘记它们的实用性,转而追求华丽和美感了。偶尔的任意妄为还是可以接受的, 允许衣柜里有那么一两件要想穿上必须有特定场合,身体必须给予特殊配合的衣服。
儿子对衣服不挑,买啥穿啥;姑娘快5岁了,穿的最多的竟是百家衣,邻居朋友亲戚,但凡能穿的都一概来者不拒。这主要是因为她还小,没有自己的审美和偏好,再大些恐怕就要指挥老妈买衣服了。我和先生的衣服都是各自买各自的,偶尔看到好的会给对方买,但基本上为了避免出现花钱办坏事的情况出现,自己的衣服还是自己包办比较妥当。
最后这一口田怎么说呢?闺女在老家农村见过水田和水稻,我跟她解释种田和大米的关系,大米和米饭的关系,可是她说我们家没有田要怎么办呢?我说不用每个人都去种田,我们有自己的工作,辛勤工作挣到钱后再去买大米就好了。
姑娘听到这开心地笑了,她说妈妈下周等我和哥哥上学了,你也能去工作挣钱给咱们家买大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