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埋下一颗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种子,千万不要说:“我的孩子太聪明
内容来源:《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划线整理:蓝兮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70018/9bb6a760163dadcf.jpg)
成长型思维——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心法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表现会好得多。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有一年,普林斯顿大学给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增加了一项考试。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这些学生好不容易进来,可以说是优中选优的幸运儿,但没想到学校居然又加了个考试。
其实这次考试的真实目的是
做个心理学实验。学校对一半的学生说,考试是为了确认你们是否真的够资格上普林斯顿大学;但对另一半学生说的是,你能上普林斯顿大学已经很厉害了,但我们还要看看你到底有多牛,这些题比较难,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结果,第一组学生只答对了70%的题,而第二组学生答对了90%的题。仅仅是考试前对心态的一个简单影响,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不要说:“这题你都会做?我儿子太聪明了!”这样他就会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之中。他会把以后每一项任务都当成证明自己聪明的测试,他会非常害怕被证明不聪明,他会尽量选择简单的任务。
所以你一定要表扬他努力——“不错啊!这次做得很好,看来你下了很大功夫!下次继续!只要你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德韦克的研究表明,这么说,你才能在他心中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种子。他会把每一项任务都当成成长的机会,会愿意花更长的时间钻研难题,会主动选择困难的任务。
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风格——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到底什么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
有效的方法可以归结为:
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刻意练习要求重复训练。重复的东西不好玩,我们看小说、电影、电视剧,最不喜欢剧情重复。刻意练习时,你一直在遭遇挫折、在犯错误。你要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真正学会为止。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提高智慧的两个方法
一个方法是你要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想象成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另一个办法是把一个眼前发生的事,想象成是一年以前发生的事,制造一点时间上的距离感。
所有这些方法,都是要学着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多考虑考虑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