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

less is more,不折腾就是高效率。

2024-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雷杰笔记

你是否像我一样陷入过效率陷阱?总是在笔记软件之间跳来跳去,在尝试过各类笔记方法论后总觉得哪里不够完美,再去换新的笔记方法或工具,陷入折腾的循环。

最近难得闭关,自诊自断得出结论——这是病,得治!

补偿机制: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

    - 代偿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是用另一种事物去代替自己某方面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 笔记只是工具和载体,对笔记的执念是我们内心的心理投射。一方面复制临摹别人的笔记方法,幻想自己也能复刻成功;另一方面,用折腾笔记软件的快感,来弥补自己在思想、知识方面的缺陷。

    - 正如我在写这篇小小笔记中,只写了个标题和首段后,就不停调整和琢磨整个篇幅的格式,以此来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选择精髓:越简单越可控越持续。

    - 先说自己笔记工具的选择,在经过N轮折腾后,决定回到便利、简单原则。一是,苹果备忘录作为主力笔记(自己使用Apple生态系统,同步方面、随时可用、便利操作),主要记录Evergreen笔记;二是Post-it便签App作为Fleeting Notes灵感笔记的工具,主要记录一些奇思妙想。已足矣,如果非要再选一个,那就是触手可及可书写的本本吧。

    -  Why?本质上来讲,笔记是思想、知识收纳的工具,做笔记同样属于整理的范畴,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提到“收纳要集中一处”、“收纳要简化到极致”,并认为家里杂乱的主要原因是物品太多,物品太多是因为没能控制物品数量,没能控制好物品数量原因是整理方法太复杂,技巧和捷径遮蔽了我们眼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