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慈禧断案:奢靡狠辣的女强人,也有古道热肠的侠义本色

2018-08-31  本文已影响10人  赵权

慈禧垂帘听政的晚清,曾发生过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名伶杨月楼案,案情复杂,牵扯人员众多,过程曲折,被后人成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杨月楼

杨月楼是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动全国。同治十一至十二年期间他在上海租界着名戏园金桂园演出倾倒沪上男女,戏迷看戏只是为贪看杨月楼而已。当时人们誉赞其玉立亭亭、艺兼文武。曾做过清朝的“内廷供奉”,为慈禧唱过戏,是赫赫有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正是有过为慈禧唱戏的经历,才有了后来慈禧亲自过问杨月楼案,为杨月楼拨乱反正,洗清冤屈。从此案中,我们也能窥得高坐庙堂的慈禧,在残酷政治漩涡中那副冰冷面具下,也有着打抱不平、古道热肠的侠义本色。

同治十二年冬,剧院金桂园里热闹非凡,场场爆满。台下看客中有一广东香山籍茶商韦姓母女已连看了三天。韦姓女名阿宝,年方十七,对杨月楼心生爱慕。便自行修书细述思恋之情并意欲订嫁婚约,连同年庚八字一并遣人交付杨月楼约他相见。杨月楼因怀疑和惧怕不敢赴约相见,韦女害相思之病且日见沉重。其父长期在外地经商未在上海,其母即顺从女意派人告知杨月楼,叫他请媒人上门求婚。杨月楼应约且签具婚书,行聘礼订亲并开始准备婚事。

此事被韦女的叔叔得知,其叔以良贱不通婚之礼法坚决阻拦。韦母与杨月楼密商,仿照上海民间旧俗行抢亲之举 。

婚礼当日,朋客礼毕,两人正要行夫妻之事时,从门口闯入巡捕将杨月楼与韦女抓获,并没收了韦氏母女衣物首饰4000金。在押往公堂的路上,韦女身穿新娘红衣坐在一辆小车中,沿途看客议论者甚多。

审案的上海知县叶廷眷恰亦为广东香山籍人,开庭即对杨月楼施以重刑,传言预备找个理由将杨月楼处刑打死,后有素来倾慕杨月楼的妓女沈月春买通衙役,得以保全。最后县令按“良贱不能通婚”律,断杨月楼为“骗财诱婚”之罪,发配充军。

韦女在公堂上并无自悔之语,坚称二人乃真心相爱,且有母亲准许,嫁鸡随鸡、绝无二志被掌嘴二百,另择婚配。

此案一出,舆论轰动。杨月楼是红极一时的名角,又是这样颇具戏剧性的风流韵事,自然更引人注目。在清朝,戏子属于贱民,而韦女则是良家且其父捐得官衔,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杨月楼以贱民之身娶良家之女犯了良贱不能通婚的礼法。

但是,此案矛盾在于,杨韦婚配有明媒正娶的正当形式,又有其母的允许,而官府强行绑架二人,又判以重刑,也是不合规矩的。因此引发了人们的兴趣,杨月楼娶妻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事情越传越大,不知怎的就传到了老佛爷的耳朵里,老佛爷对这个杨月楼颇有好感,当听闻杨月楼和韦女的忠贞爱情故事不由得眼眶泛红。随即吩咐身边太监,传下旨意:“杨月楼案,错不在此二人,另当权衡再做处理。”

县令听闻老佛爷亲自下旨,杨月楼才免于被发配充军,被释放回家,被判从此不能在上海演出。最后为案件澄清冤屈的人也是慈禧太后。不过,参与制造冤案的大小官员并为受到影响,照样当官搂钱。而杨月楼的妻子韦阿宝,也被其父逐出家门没了踪迹。杨月楼从此改名杨猴子,自取辱名,以表达对当时戏子社会地位低下的不满和对官场黑暗的无声抗议。

封建王朝等级森严,年轻人没有选择伴侣的权利,男女婚姻皆由父母包办且规矩繁多。

史书中慈禧多是一个老套、昏庸、刻板的老婆子,但在杨月楼案中,慈禧说“错不在此二人”表明慈禧也知封建礼法之陈旧,只因自己作为清朝掌舵人,不能明讲。慈禧对杨月楼案的态度,对清朝后期男女婚姻之事产生深远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说,慈禧才是中国第一位公开支持男女自由恋爱的女性,只不过她的身份是清朝统治者罢了。

慈禧对于男女婚姻的看法是进步的,这对成长于封建礼法教育大环境下的慈禧,更是难能可贵。杨月楼案多多少少让我们看到了慈禧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一个有主见、有思考、颇具侠义之风的进步女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