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好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淡的?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52人  苏几厘

文/苏几厘

好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淡的?

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友情和爱情一样,也是有保质期,也会慢慢变淡。

就像多年后我们再遇见,当音乐的前奏响起时,我想到的是《好久不见》,而你想到的是《不如不见》。

或像陈奕迅《最佳损友》唱的,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过去再不堪回首,怀缅,时时其实还有。

因为有人路过你的青春,只为教会你如何成长,长大后的彼此,却从无话不说,变成了互相怀缅,甚至不如不见。

从此,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不是感情变味,也不是方式不对,只是彼此的“道”不对。

相聚时间的长短决定感情的深浅,而相处空间的不同则让感情渐行渐远,这空间指的是不同环境,不同资源,而让我们渐行渐远的终归是这空间里形成的“道不同”

小时候我有好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哥们,好到什么程度,每天形影不离,一起疯玩,一起分享食物,一起挤在一张床睡,也拜过把子。

年少轻狂的我总以为,我们的友情会地久天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让曾经以为坚固的友情变得锈迹斑斑。

感情变淡并不一定需要什么理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到了分岔口,温柔道别就好。

生物学家邓巴曾经有一个研究成果,结论是我们人类大脑皮层的能力上限是同时维护150人的社交关系。

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此外,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自然的形成阶级,资源会流向上层,这种不均等就是另一个著名而神奇的“二八定律”。

所以在资源不均等、自身有局限的前提下,我们会下意识地将所有的社会关系分为三六九等(心理距离同心圆),并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与20%最重要的人们交往。

随着资源的流动、生活圈的改变,每个人的社交价值不断发生变化,很多老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

就像张爱玲与炎樱念大学时,两人好得如胶似膝,是彼此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张爱玲书里的很多插画,都是炎樱帮其创作。

张爱玲结婚时,炎樱更是证婚人。但后来,两人莫名就断了来往,炎樱觉得不解,便写信说:为什么不再理我?

张爱玲说:我不喜欢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之所以以前那么要好,现在却渐行渐远,只能说是恰好出现在最需要彼此的空间里,但终因环境阅历,道不同不相为谋,友情也便不欢而散。

所以终于可以释怀,其实大家都不是故意的,只是到了各自的人生分叉口,渐行渐远罢了。

就像贾樟柯在电影《山河故人》里表达的,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

所以,渐行渐远也好,变淡也罢,至少曾经彼此拥有过就够了,只愿彼此各安天涯,锦绣前程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