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一)
2024-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译文】孙子说:大凡先到达战地而等待敌人到来的一方就沉稳、安逸(实),后到达战地而疾行奔赴应战的一方就紧张、劳顿(虚)。因而,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自己不为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主动来上钩的,是诱敌以利;能使敌人不得前来的,是相逼以害。因而,敌若闲逸,可使它劳倦,敌若饱食,可使它饥饿,敌若安稳,可使它动乱。
【感悟】
《孙子兵法》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篇以一个概念为中心进行展开论述。本篇以虚和实这一对矛盾的概念入手阐述,作者在前一篇的开头就说明了虚实的重要作用,“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也”。以实击虚为何具有这么大的力量?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在本篇中,实和虚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死概念。
比如在这一段之中,先处战地的一方就是“实”的体现,因为这一方主动,后处战地的一方就是“虚”的体现,因为这一方被动很容易挨打。孙子由此推之。善于利用一切条件调动别人的一方也是“实”,没有主动权,被动被别人调动的一方也是“虚”。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如何更好的调动敌人呢?方法很多,这里孙子主要讲了两种,那就是利与害。那就是用利益去诱惑敌人,用害处去堵住敌人。由此推之,善于用兵的军事家。掌握了这个用虚实的方法。就可以让敌人由实化虚,“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反过来讲,我方就由虚到实,进行了虚实的转化,就具备了以实击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