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艺术家艺术到底长什么模样?人物春秋

何香凝:一生巾帼不让须眉,荣华不负初年!蒋介石怕她,宋庆龄靠她罩

2019-01-31  本文已影响3人  本命火

她,巾帼不让须眉,一生荣耀不输男儿。她勇于冲破封建礼制,敢于天下先。一双大脚,带她冲出封建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带她走向革命。

蒋介石忌惮她,孙中山临走前把宋庆龄托付于她,毛泽东与她书信往来诉说革命信仰!

在她身上,有诸多的头衔称号!她是最早一批同盟会成员,是“三八妇女节”的创始人!丈夫为革命牺牲后,她更是毅然决然奔赴革命最前线,活跃在革命事业中!曾因革命事业需要,受孙中山先生建议,转头就去学习画画。

她,是何香凝。

以她命名的“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博物馆。为推动何香凝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何香凝美术馆以积极而主动的姿态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区——深圳!这也正是“何香凝精神”的最好体现,永远为革命事业奔赴在第一线!

何香凝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

一是最初由于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何香凝进入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正式学习画画,接受正规学习。彼时的她,画风受到日本画风格影响,作品多以虎、狮、梅花等猛兽为题材,寓意祖国能早日像猛虎、雄狮般日益强大、崛起;像梅花般桀骜高洁,逆境求生。

再来就是归国后,何香凝受到岭南画派影响颇深,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她笔下的菊,清雅赛娇兰;她画中的梅,典雅胜芳华。

何香凝作为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和女诗人,是中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先驱,工作之余总是不断地作画,擅长花鸟画的她,到老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她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各地视察,将所得观感凝于笔端,或作画或题诗,借以讴歌社会主义祖国,表达自己热爱党与社会主义的深情。

用一句“一生巾帼不让须眉,荣华不负初年”来形容她,最是不过。

1970年5月,何香凝因一次跌倒,又得了肺炎,进入医院治疗。周恩来给予了她无比深切的关怀,亲自去医院看望她。医院也尽全力给她治疗,何香凝转危为安。她精神好的时候,就坐在床上,将画纸夹在画板上画梅。

1972年8月26日,周恩来再度前来探望病中的何香凝,尽管身体十分疼痛,她还是挣扎着断断续续地向周恩来倾吐出最后的心愿:她与丈夫廖仲恺生前有:“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之约,现大限将至,希望周恩来批准她棺葬。

1972年9月3日,何香凝的遗体入殓后停灵柩于中山公园中山堂内。9月6日,根据何香凝临终前的遗愿,由邓颖超、刘斐、朱蕴山以及廖梦醒、廖承志、经普椿等人专程护送灵柩至南京,与廖仲恺合墓,葬于中山陵旁的廖仲恺何香凝墓。

-end-

分享有趣的见闻

做个有趣的灵魂

——  这里是弗雷尔艺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