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努力找一个方向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禾0209

给自己努力找一个方向

——读《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有感

寒假,网购了一本王崧舟老师的书《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这是一本王崧舟老师参与各种大型的、专题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活动的讲座和报告。这是作者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对于语文的解读和修行。

在书中,第二讲王老师说《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中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用武侠人修炼武功做比,用“剑宗”和“气宗”来分析自己究竟是偏于技巧、偏于招式、偏于实用的“剑宗”,还是偏于内功、偏于底蕴、偏于无为的“气宗”。他发现,自己有剑宗的葵花宝典,也有气宗的面壁参禅修炼,最后达到了剑气合一的境界。

王老师说,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上课也有境界,第一重境界,功利境界,第二重境界,道德境界,第三重境界,科学境界,第四重境界,生命境界。

王老师戏称功利境界是,要饭境界。道德境界,是为他人活的境界。第三境界是做学问的境界,而生命境界是享受人生的意义,感觉我们很多老师都活在第一二境界,我想我们怎么由第一、二境界向第三、四境界努力,王崧舟老师在书中也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一、读。

王老师说:在第二个五年,这五年我读了大量的书,没有干扰,没有诱惑,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书都读,当时读书的动机也非常单纯,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文凭,只是为了读书。

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是细读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的精神到倒影有多美?你的文本细读就有多美,因此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情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细读的品质。

感悟:王老师,不止在一个讲座中提到读书。在精神三变,我的备课,叙事研究中用骆驼态的接纳。在备《长相思》一课,王老师在自己七八千册书和网络,在不到一天的功夫查到了评鉴《长相思》的文学材料达1万多字,这些文字不但一波又一波地激起他对《长相思》的爱恋,也慷慨的为他提供了教学设计的种种灵感,所以我觉得要从读起步,虽然自己陆陆续续地读了一些书,但离真正的读还相去甚远,那么从今天开始,我怎么给自己布置读的任务?

1.读教学期刊。语文教学期刊,反应的是这门学科现在研究的最前沿在哪里?是什么?这里聚集着当代语坛最优秀的老师,他们的文章是最好的引领和最切实的指导。

2.读教育经典。王崧舟给我们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这些书名字都很熟悉,但都没有真正涉略过,相信是先行者的智慧结晶,其中肯定有很多我想要的,或将影响我的教育观。

3.读些杂书,人到中年喜欢上古诗词,读背些古诗词,当做修身养性。心理学和哲学的书我也感兴趣,王老师推存有台湾傅佩荣的《哲学人生》,张德芬的《遇到未知的自己》,王老师推荐的书还有很多,暂时只能慢慢来吧。

4.网络阅读。相比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更方便随性,路上、车上,哪怕等待的五分钟里,摸出手机就能读。几年前教育在线的写手,现在也已转战公众号,这批老师大多与我同龄,都是一些名教师了,读他们的公众号,可以看见最迫切的教研的样子,读读也能够带给我前进的动力。

二、做。

王老师说: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着不少才情郁勃,悟性敏锐的青年才俊,但是很遗憾啊!他们却少有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的行动。最近我重读李卓吾点评的《西游记》,突然对“行者”这个法号,有一种敞亮的感悟,你要悟道,你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就必须是一个行者。西方有一句谚语,什么人离上帝最近,记住,行动着的。

在那五年的沉潜,肚子里装了上百本书、上千堂课,慢慢发酵,慢慢酝酿,慢慢融入到生命中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表面的确很平静,没有一次抛头露面,没有谁来关注,但是在平静的底下,生命的能量却不断在贯注不断在膨胀。

感悟: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怎样才能立即行动起来,使自己的课堂快速成长?我总结王老师的“葵花宝典”,给自己布置的作业是两条腿走路:

1.研究名师实录。按王老师的思路“实录还原法”,找名师的课堂实录,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用情境填空法,研究名师实录,积累经典课像,训练自己的机智、通变和智慧。用微格解剖法,研究大师的课堂提问,研究师生互动时,教师如何引导。

2.研究自己的课堂。每月写一篇,文本细读,促进自己读书,备课后,像公开课一样给自己录像,写下教学实录,记录自己的得失,找一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三、写。

王老师说:那五年我听了大量的课,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课都做到边记录边反思,一边听一边写反思,我开始对当时的课堂进行微格研究,没有人逼。研究导入,研究点拨,研究表达,研究训练,研究结课,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当时都发表在浙江教育上。

感悟:王老师研究《长相思》,研究《小珊迪》都要写下了文本细读,虽然在他的讲座中没有反复像读书一样强调写,但从另一侧面我们看到他的一个个讲座,不就是写吗?他的一本本书不是写吗?他反思、案例不是写吗?他把写看成了读和做之后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了,如果不能持续思考,不能写下来奉献自己的思想,是不是早就沉默了?

那么我怎么给自己布置写的任务?

1.写读书感悟。每读一本书,摘下书中的妙语,写些自己的感悟。

2.记录教学现场,和学生和文本的故事。

3.记录和世界和家人和自我的故事。

尽管自己的文笔那么笨拙,语言那么苍白,但只要思考是真实的,阐述是朴实的,叙述是形象的,总会带动我的思维,获得质的提升。

读一本书给我那么多感悟,是不是也值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