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伴随下「活着」
在*乎上,有个问题:“所有的生命从开始就注定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会是什么呢?”
我回答:“生命的意义在于:利己还是利人!不同比例的勾兑,就构成了不同人的人生。”
下午读完余华《活着》一书,顿觉自己肤浅了。
大家劝一些想不开的人时,常说:“好死还不如赖活着。”“死你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活着”是人存在的状态也是意志,活着需要坚强。
《活着》讲述了一个富家子弟输光家产后,带着一家人从民国、抗战到解放后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岁月。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余华加诸叙述的那种残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规。”
福贵曾经有一大家子人。有爹、娘,有老婆,还有俩孩子,家里有长工,后来还有女婿和外孙儿,,,到最后都死了。
爹死在粪缸旁。福贵输光家产后,爹在床上躺了三天,后来把地、房子抵押换成三担铜钱让福贵去还债。福贵那里干过这挑担的活啊,想起自己以前去城里赌钱从来都是长工背着的,绸衣磨烂了,肩膀也出了血,边哭边走时才明白爹为什么不用银元偏要铜钱,爹是要告诉他,祖宗们赚钱有多难。
娘是病死的。爹死后,娘头发都白了,扭着小脚学着干从没干过的体力活。福贵想搬到城里开个小店,娘说:“你爹的坟还在这里。”
娘死时,福贵不在身边。福贵去城里给娘抓药,被抓了壮丁。娘死前,一遍遍对家珍说:“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
儿子有庆是被抽血死的。有庆不爱上学,因为上学的钱是把姐姐送人换回来的。七、八岁的孩子每天来回跑50几里地上学、割草、喂羊,为了不让娘做鞋辛苦,有庆下雪天也手里拎着鞋,光着脚。
有庆死了,福贵把孩子从城里背回村里。抱累了就把儿子放在背上,可一放到背上心里就发慌,又把他放在前面,福贵要看着儿子。家珍病着,不能把儿子死了告诉家珍,先瞒着。福贵把儿子埋了,然后回家告诉家珍,说:“儿子病了,在医院躺着。”接下去的日子,福贵白天干活,晚上和家珍说去城里看下儿子好些么,然后福贵到儿子坟前和他说说话。
直到有一天,家珍说:“福贵,你别骗我了。我知道有庆死了。背我去看看儿子。”“我夜夜听着你从村西走过来,我就知道有庆死了。”
有庆念到五年级。
女儿凤霞是在难产中死的。福贵爹死时,凤霞三、四岁,还问:“爷爷是风吹掉的么。”家里败落了,凤霞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不是小姐了?”福贵被抓壮丁,凤霞一场大病后又聋又哑了。凤霞嫁得好,丈夫二喜虽然是偏头,对凤霞极好。两个人每次回村里,都是手拉着手。凤霞聪明又勤劳,每次扫地都会扫半条街,三天就学会织毛衣,而且花色是所有女人中最漂亮的。
凤霞在产房里,医生问二喜:“要大的,还是要小的?”二喜跪着哇哇哭:“我要凤霞,我要凤霞。”
二喜背着凤霞回村里,“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死了。
家刚败落时,家珍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家珍被老丈人硬接回城里生得有庆,后来这娘俩一回来,福贵马上感觉这个家就全了。家珍是城里小姐出身,是穿旗袍的,后来穿起粗布衣服,整天累得喘不过来气,但整天笑盈盈的。日子过得再穷、再苦,家珍也要每天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的。
女婿二喜是被水泥板砸死的。没了二喜,还有苦根,人活着就有劲头。
外孙儿苦根也死了,是吃豆子撑死的。7岁的孩子不是嘴馋,家里太穷,就是豆子,苦根也难得能吃上。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人离开这个世界,如灯灭,活着的人继续经历着的才是苦难。每个人的死意味着他的亲人,活着的人要有一段新的开始。这其中需要坚强。
活着有希望要坚强,活着没希望更要坚强。在饥饿和死亡面前,家珍还要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福贵爹和福贵讲,福贵和孙子苦根讲:“养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鹅,鹅大了变羊,羊大了变牛,日子就好起来了。”
战场上,福贵看着一夜冻死的几千国军伤兵,子弹在身边乱飞,福贵一遍遍想着自己的家,想着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着娘和家珍。亲人、家是支持福贵活下去的力量。
《活着》写了一个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与福贵的一生都很传奇。其实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是都有传奇的一面?
传奇就是:我们还活着。
福贵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他几乎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可能,他只是想保护他的家人。家是自己的窝,是唯一给人安全感,给人温暖,给人包容,使人的生命能够延续的地方。
每个命运的个体,都是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着向前走。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本身就是目标与意义。
无论什么样的磨难、代价和历史变迁,福贵的愿望就是让家人活着,卑微而忍耐,宽厚而麻木,质朴而坚强,这是福贵的一种生存态度和生存精神,或者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生存习惯吧。
小说开始是一个老头(福贵)在喂牛,跟牛说话;在小说结尾的时候,他还在跟牛说话,因为他在人间没有一个倾听者。这是一个寓言,福贵们的悲苦人们是不屑于听的,因为司空见惯了,直到有一天,自己成为了福贵。
我只是知道,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家人都活着。
《活着》书很薄,184页;活着却很长,很长。
现在我明白老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因为似乎这样一来,老人们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你读过《活着》这本书吗?感谢你给我留言,我们聊一聊活着!
我是释虎是狗,陪你一起读书、观影、追剧,看尽世间百态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