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有第3选择

2020-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生命是一场修行

最近听了樊登所讲的《第3选择》,受益匪浅。该书作者是入选了“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的史蒂芬.柯维,他另有一本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3选择用到的思维模式被樊登老师喻为“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

既然是第3选择,那么第1选择和第2选择是什么呢?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它们出自我们的原始本能:打或者逃,也可以换成别的词,如我赢或者你赢、反抗或者忍受、成功或者失败、支持或者反对等等,而我们很多人都是按照第1选择和第2选择在生活。

第3选择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听我的,也不是听你的,而是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咋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着实不容易,这当中涉及到创造力。不过正因为不容易,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怎样才能拥有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呢?需要四个步骤:

1、我看到自己。 

当我们愿意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时,就意味着我们看到了自己。作为这样的一个个体,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权。不过,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代表的派别,比如说老师、老板、学生、父亲、母亲、民主党等等。于是,我们会看不到自己,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并在遇到难题时,常常觉得自己身不由己,说出 “我没办法,只能这样了”之类的话来,也做不出独立的选择。要突破这一点,我们需要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那么,我们怎样“看到自己”呢?保持对当下的察觉:现在掌控我的是情绪还是理性的自己?此刻是我尊重内心作出的选择还是我为了面子作出的选择?我有没有摆脱我身上的标签,作为一个人来作出选择?当做到这样时,就很难被别人激怒。

2、我看到你。

一句话就是:把他人视为人而非东西。这里说的东西,最常见的是身份、标签等等僵化的概念。比如说:“他就是一蠢猪”、“他是农民”、“他是土豪”、“他是个大学生”等等。当我们在跟人打交道时眼中都是这些标签时,我们是看不到真实的对方的,而且这样的标签时常会带着偏见,甚至仇恨。所以,如果要跟他人进行第3选择的交流,我们需要把对方当作和我们一样的人来看待。

3、我找到你。

也就是说,我们要面对冲突而不是回避冲突或自卫。当我们这样做时,就是“我找到你”了。比如说,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且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4、我和你协同

在1-3的基础上,双方一起协商,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一步中需要发挥创造力,用头脑风暴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要求。这一步是四步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包括了四个小步骤:询问 - 界定 - 创造 - 达成。

(1)询问 。可以问对方:“你愿意一起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用询问商量的口吻,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并愿意与你一同探索。

(2)界定。根据问题(1)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然后再把双方所认为“更好”的基本条件列出来。

(3)创造。双方共同努力,去探讨和创造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选择。

(4)达成。双方形成真正的第3选择,这个选择是共赢的。

要能放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并达成真正的第3选择,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旧有的思维模式中去了,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培养自己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操练第3选择的四步骤:我看到自己 - 我看到你 - 我找到你 - 我和你协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