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格言和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孤立地论述和用民间故事色彩性寓言论

2020-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晨LM

孔子的格言和孟子的浩然之气

1.《论语》和《孟子》我都读过,但仅仅读过一遍,还是借助南怀瑾先生的书籍读的。时间是2018年初。想想现在有两年了,或许我应该挤出点时间再读一读了。感觉那时候读的都忘干净了。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就是不容易记住啊。

2.孙教授主要分析了孔子与孟子言辞上的不同特点。

一、孔子常常把问题放在矛盾的对立面中展开,如学和习,故和新,学与思,知与不知,继而在矛盾中转化,故哲理性比较强。

二、孟子论述学习得方法和孔子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不孤立地论述问题。有时候也会像孔子那样在各种关系中研究事情并发表观点,将它们放在对立面中进行深化。如“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孟子的语录比较复杂一些,因为他不满足于格言式的论断。而是追求逻辑的雄辩。他的浩然之气就是用形象的类比,来进行多层次推进。

四、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如“奕秋诲人”,不但有故事,而且有细节。如“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种为了说理和辩论的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

五、韩非子,历史故事为寓言。庄子的寓言有神话性质,而且明显虚拟的痕迹。孟子的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六、顺着一个观念,一条思路,一连用七个短句,有严整的排比,有参差的递进,这就构成一种思绪和语言滔滔不绝的效果,就叫做气势——浩然之气。

这里孙教授分析的重点在于孔子和孟子说理背后的逻辑。同样都是讲道理,他们讲的方法是有异有同的。这其实也有利于我自己学习如何讲理,尤其议论文写作也可以借鉴。这一年,我要找时间再去认真读一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