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里永远也打不中目标的子弹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是姜文民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出色的一部,《让子弹飞》。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军人张牧之(姜文饰)在山中落草为寇,和一帮兄弟组成麻匪团伙。正准备伏击沿途来的火车。
马拉火车
车内县长、夫人、汤师爷三人正吃着火锅,互相吹捧。枪响斧落,师爷当场暴毙。县长马邦德(葛优饰)为了保命,交出了自己的委任状,让张牧之代替自己去鹅城当县长,自己假装汤师爷护送县长。
于是张牧之和兄弟们换了衣服进城,百姓大张旗鼓地欢迎,但他们却受到城内富豪黄四郎(周润发饰)的处处刁难,可恨的是黄四郎根本不出面,只派手下小弟胡万和武举人羞辱了县长一番。
汤师爷也告诉县长,来鹅城就是为了收税赚钱,税收上来,七成要交给黄四郎,能不能留下三成还要看黄四郎脸色。
恶霸黄四郎
但县长张牧之是军人出身,一心想做点正事,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他在一次判案中打了黄四郎的走狗武举人一百大板。黄四郎恨从心生,派另一个走狗胡万在茶楼中设计,诬陷张牧之的干儿子小六吃了两碗凉粉,却只给了一碗的钱。
小六从小在军中和匪徒中长大,只学会了张牧之的热血豪情,但不会审时度势思考问题,在几个人的联合诬陷下,他直接拿刀拉开肠子,取出凉粉,证明自己清白,也直接倒在了茶楼之上。
从此张牧之和黄四郎结下不可化解的仇恨,黄四郎突然宴请张牧之进家中吃饭,假意想解决问题,张牧之带着师爷赴鸿门宴,席间黄四郎连连道歉,并试探县长是否愿意联手榨百姓的钱,张牧之步步紧逼,说自己只想赚光明正大的钱。
最后,黄四郎提议自己和其他富绅出钱,让县长去上山剿麻匪,把麻匪抢的钱都拿回来,张牧之只得答应。自此,面对这个已经不存在的麻匪,黄四郎和张牧之开始明争暗斗,都誓死要把对方斩草除根。
这部影片的分层次效果做的真的绝佳,既有一个表面的英雄故事,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又有太多可以解读的深意,属于每次重看又能懂好多的类型,至今各大论坛上还有关于这部电影深层次的讨论。
影片尽量把场面弱化,诺大的民国沃土,在片子中只分出三种地区:鹅城、荒山、外面的大世界。而取之的是突出人物的塑造,马邦德即维新派,一心想除掉黄四郎,从鹅城开始革命。黄四郎是守旧派,家族第五代富豪,只为压榨百姓,搞死县长。
除了两大主演,其他配角更加耐人寻味。葛优饰演的师爷是片中一大亮点,他买官上任、满嘴谎言,一心只想赚钱,但却让人恨不起来。他是县长和黄四郎中间的缓冲区,一个只为谋钱的小角色,不时还说一两句骚话,逗笑观众又能解说剧情,是构建这个故事必不可少的角色。
师爷片中的台词
而立足于两大阵营中的人的结局也是耐人寻味,胡万为黄四郎卖命到死,也不过当了一颗棋子,而武举人从头到尾装好人,关键时刻立即倒戈,竟在斗争中不可思议地保全了自己。
张牧之这边的老二也是最听话的一个,却是结局最悲惨的一个,死后还要被兄弟抢走女朋友。小六也是为了张牧之脸面而死,但牺牲的不明不白。而那些有私心的手下却活到了最后,带着漂亮妹子去往了外面的世界:上海。
再看那些老百姓的选择,似乎就更加清晰,所有斗争的场面中,镇民们永远光着上身,不禁让人想起一个词。
奴隶。
这帮人们的在电影中的选择十分简单——谁厉害就帮谁。关键时刻说叛变就叛变,辛亥革命之后,他们仍旧没有信仰,甘愿被人剥削。
这样的时代下,我们甚至无法说张牧之和黄四郎谁对谁错,毕竟他们在当时都能不顾一切地坚定自己的立场,这便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最后的火车上,张牧之看着远去的兄弟们,仿佛又看到了师爷的身影。他终于明白,一个黄四郎死了,还有千万个黄四郎和师爷存在着。时代还是这个时代,人民还是这样的麻木,他的革命和辛亥革命一样成功了,也失败了。
有些子弹出膛后,永远在飞,它穿过马拉火车的绳子,穿过一个个走狗的胸膛,穿过黄四郎的脑袋,穿过辛亥革命的战场,却永远也无法击中目标。它只是一直穿梭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