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还是未来?
前几天,看李笑来的付费文章《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的根基》(以下简称《根基》)。文中鲜明的指出活在当下相当于被永恒的困在当下。“活在过去”,那就相当于被永恒地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挣扎也要活在未来,哪怕“部分活在未来”。这种观点与心灵成长中“活在当下”的观念截然相反。比如张德芬就曾经说过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一刻吗?这两种说法都自成体系,言之有理,这让我非常困惑,也非常羞愧。到底哪里出错了?是其中一个观念,还是我的理解?
为了得到答案,我又把《根基》完完整整的朗读了两遍,然后又重新翻阅了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生怕自己有错过什么内容。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发现两种说法差别的源头了(此时我应该仰天长啸三声),那就是对思维的看法。《根基》中说活在未来,本质上来看,只能是思维上活在未来。李笑来认为活在未来依靠预测,而准确的预测依赖与长时间深入地的关注、思考问题。但在《当下的力量》中第一章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中就花大量的篇幅说明了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只要你与你的思维认同,你就很难找到当下,并强调思维静止的好处,比如书中就提到“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重新感觉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因此活在当下还是未来的关键区别在于对待思维的态度,我的问题也就从活在当下还是未来演变成了要不要思维了。
要还是不要思维?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唯有再去翻书。幸运的是很快的找到了答案了。《当下的力量》在阐述思维带来的影响时,使用的修饰词是强迫性的、不自主的思维或者思维认同,换言之是无意识的思维,比如这段“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枯竭、变得病态和具有破坏性”。因此,《当下的力量》中并没有反对一切思维,对于有意识思维,反而还是提倡的,而且还认为停止无意识思维才能提高有意识思维的能力。以下几句话就是证据:“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在开悟的状态时,必要时你还是会运用你的思维,但是运用思维的方式更为集中、更有效率。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读到此刻,我也就意识到原以为活在当下不需要思考是多大的误解。而李笑来所说的思维,是在尊重事实、相信逻辑上的思考,恰恰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思维,与程序化运转的无意识思维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最对待有意识思维这个问题上,《根基》和《活在当下》居然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两个截然相反的论断,本以为会得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没想到结果大跌眼镜,作者之间居然握手言和了。究其原因,在于不同的作者为同样的词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要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必须首先理解关键词的内涵,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以后这种对比的事情可以多干,开脑洞,长见识,临在状态下的有意识思考,我既活在当下,又活在了未来,赚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