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6路公交车的前世今生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思嘉木

正经的标题党——(不怎么正经的文章内容)


前言

小时候,道路不宽,车辆不多,交通不太拥挤

出行不方便,从河堤上走到大道上大概15分钟,然后要等公交车才能进城。

作为孩子,最高兴的就是上街,意味着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新鞋子,在肯德基刚刚入驻小城的时候,能吃上一顿肯德基是太奢侈的事情啦!

那时候只有一趟公交车路边家那边的大道上,是16路,招手即停,没有公交站牌,没有自动付款,每台车标配售票员。

大概是一台比中巴车要大,比现在的公交车要小的公交车,普通容量是18个人样子,但每每等我上车,都非常拥挤了,因为从起点回龙铺到终点老站只有这么一辆公交车,票价1元,全程2元。班次不少,但乘车的更多,座无虚席是肯定的,拥挤的车厢更是常见。

十几年前的小城,哪有那么多小汽车,哪有那么多出行方式,摩托车是最常见的,自行车是标配,11路车(步行)是基本配置。

所以16路是我心中的英雄。

16路的介绍

运营公司——不清楚

运营路线:上图所示

侯旨亭到回龙铺之间某小站是我妈家,侯旨亭到南站之间的某个小站是我从家里出门必经点。

运营价格:全程2元,从我妈家那站开始以后1元

运营班次:貌似是8个车,确切班次已无从考证,十分钟以内肯定有一班

运营时间:6:30——5:30,基本上是这个区间,十几年没啥变化

前世今生:

16——303——16

从16路车更名303路线现又改为16路

303是最难等的,我经常路边等半个小时都没车,会和我妈闹脾气。公司说是20分钟一趟,然而客流太少,半个多小时一班是常事。

前世是辉煌而灿烂,是上十个村子村民的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是链接乡村城镇的桥梁

今生是萧条空旷,是可有可无的交通工具而已

why

原因其实很简单。

1、大势所趋,历史使然

经济的腾飞为家庭的物质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汽车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出行自主不依靠公交是每个家庭很容易实现的事情

而且乡村村民进城的趋势仍没有减速,为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进城打工买房定居带走了大批乡村青壮年,乡村大多是空城,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年幼稚子

2、观念转变,自尊使然

尽管再怎么强调绿色出行的今天,在乡村难以实现这一套理论。

好不容易挣钱了,私家车不仅仅是为了出行,那也是财力证明或者是自尊证明,大对数都有车,那我也不能落后,必须买!而且车越贵,越能证明自己能力和家庭财务状况,是一种象征,能够在同类群体中得到更多关注。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恰好证明乡村的文明进步了,村民愈发注重自尊的需求。

难免有偏执的认知,也不妨碍大家对车的憧憬。

那么16路公交确实是被打入了冷宫。似乎还没有翻身余地。

3、政策改革,交通线路丰富

以往连接十几个村镇也就一条16路公交线路而已,现在却不一样了。

政府在这十年间丰富了十几条公交线路,竞争越来越大,新出的28路公交从侯旨亭出发,最远能够到达新的市政府,跨越城区10几公里,途经医院学校,满足绝大部分出行人们的要求。

也就意味着16路车的生意只能是在侯旨亭之前路上,但是那一段是实实在在的乡村路,路线弯曲,村落不集中,客流量很少。

所以,16路车基本上就是搭乘回龙铺——侯旨亭的客人,之后的线路客人大多都被28路抢走了,而刚好这段路线是新建了许多小区,愈来愈热闹的城市道路。

并且,从我家边出来的乘客,有了更多的选择,9路车也可以进城,而且班次更多,等待时间10分钟以内,16路车往往还需要20分钟。

结合这三点,不难看出,16路车的衰败是因为随着小城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占尽。

那为什么又没有被取缔呢?

回龙铺是个很大的集镇,人流量相对其他乡镇而言还是丰富的,而且每个乡镇都必须有公交线路进城,这也是政府规定。

其次人文关怀也在其中吧,大多数的老年人和上学的孩子都依靠公交出行上学,16路公交不仅仅是一门生意,也是希望,承载着少年的上学梦和老年的交际梦。

尾声

骂过很多次16路车,烈日下,暴雨下都等待过公交,那种焦急烦躁的情绪仍还记得,但是,我还是爱它的。

小时候,经常家里人上街,那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初中,和闺蜜多次坐乘去书店看书,那是对文学世界的期待;

现在,还要搭乘16路去妈妈家,那是外界和妈妈的链接线。

多年来,它一直在满足我的向往期待,也是维系情感的工具,不论客流多少,只要你还运营,那么我便会满怀感恩。

谢谢这座小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