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你正在使用冷暴力
鲁迅当年被包办婚姻,与目不识丁的封建小脚女人朱安结婚,但他在洞房之夜就搬了出去,然后出国三年,与所谓的妻子没有任何沟通。
回国后鲁迅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北京。他让朱安和母亲住在一个院子,从而避免与她见面,即便是见了也形同陌路。
后来,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失和决定搬家。他给朱安两条路:要么回娘家,要么住在老家就是周作人家。这是多么荒谬的选择!他多想甩掉她!
朱安当然想留在鲁迅身边。搬进新家后,鲁迅甚至将箱子和箱盖分两处摆好,他把脏衣服放在一处,朱安洗好后,鲁迅自己去拿,放到另一处。
直到鲁迅去世的30年中,就是这样过着。朱安一直照顾鲁迅照顾婆婆,她小心翼翼,希望能走进鲁迅的世界,可鲁迅冷冷地关上了那扇门。就是一块石头也该捂热了,但是这块石头30年都没热!
之前看鲁迅的生平,只觉得鲁迅固然也是时代的悲剧,但对一个善良软弱的人未免太狠心太冷酷了。现在看了《冷暴力》一书之后,我才知道说冷酷都太浅了,那些行为根本就是冷暴力!
图片来自网络《冷暴力》的作者玛丽-弗朗斯是法国有名的医学博士,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她专攻精神暴力行为的研究。这本书是她凭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的,成为畅销法国20年的心理学经典。
在这本书里,玛丽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这一概念。之前人们理解的暴力都是肉体的暴力,如今精神虐待也就是冷暴力,已经越来越被人重视了。通过精神虐待,一个人有可能毁掉另一个人,有的称之为“精神谋杀”也不为过。其实我们每个人应该都见过很多,比如夫妻之间、恋人之间、父子之间,以及职场、社交或政治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虐待,而更有一些行为,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相比于肢体暴力,冷暴力大多出现在知识分子家庭。主要是因为他们容易受到身份的约束,觉得打架骂人是没文化没素质的野蛮行为。为了不那么难看,所以往往会采取非常隐蔽的无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就是冷暴力,当然有的人并不知道那是“暴力”。
而精神虐待的关系开始,受虐者的人格就一步步遭到摧毁。最可悲的是,受虐者对于施虐者的操控浑然不觉,还想着是自己不好,并试图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
《冷暴力》中指出精神虐待关系中的沟通的几种形式:
1.拒绝直接沟通
2.言语歪曲
3.撒谎
4.运用讽刺、嘲笑、轻蔑的伎俩
5.利用矛盾
6.否定人格
7.离间与征服
8.展现强势
从鲁迅对待发妻的故事中,我们可以验证书中的几个观点。
当发现“所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太过依赖彼此的关系,精神虐待的冲动便会升起。施虐者不言而喻的信息是“我不爱你”,却始终不明说,但又以间接的方式透露出来。
鲁迅是留过洋的有头脑的文化人,他不能接受缠脚又没有文化的人,可朱安偏是这样的人,成亲之日还要丑人多做怪,穿了大号的鞋,结果弄巧成拙,更引起鲁迅的厌恶。但是鲁迅不曾说什么,他不曾告诉朱安他想要她怎样,只是不见不理,用沉默代替一切。
拒绝沟通,视对方如空气,是比吵架、指责更戳心的痛。让人像个没头苍蝇一样陷入胡思乱想中,很容易迷失否定自我。
.精神虐待行为的目的是要造成对方不安,使其怀疑自己与他人。受虐者有时甚至不觉得自己正在遭受暴力,而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即使如此,朱安仍然觉得结婚这么多年,没能给周家生个一男半女,到底是她的错。她甚至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幻想将来总会好的。
搞错因果关系,把对方的错强行安到自己身上,看来是摧毁得不轻。
施暴者以间接精神暴力的方式想要摧毁的对象大多是配偶,最后却祸延子女。
他们是没有孩子,如果有也一定不会是个明朗快乐的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一个冷冰冰的家庭,父亲的高傲和无视,母亲的讨好和卑微,孩子必定是另一个悲剧。
最令人惊讶的是受虐者对现状的逆来顺受。
朱安长久受到冷落,却不曾有一丝埋怨。她说:“大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其实天天吵架的夫妻并不是最坏的夫妻,要是连架都懒得吵连话也懒得说,那才真的是无可救药。朱安受到几十年的“不算坏”,却毁了她的一生。
受虐者是有良心又天性爱责怪自己的人。把自己交给伴侣,任凭对方处置,借以赢得对方的爱。
朱安很满足她现在可以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她通过观察他的剩菜,判断鲁迅吃东西的喜好,然后花尽心思变着花样做给他吃。她想只要她好好待他,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想想真是可悲,这是怎样的一生?照顾别人一辈子,照顾别人的母亲一辈子,却连一个笑脸一声感谢都没有,就算是个保姆得到的也比这个强吧。鲁迅太残忍了,虽然这是时代的悲剧,但你是受时代制约父母之命不可违抗,人家何尝不是?
这就是严重的“家庭冷暴力”,冷漠、轻视、放任关系或疏远的精神暴力形式,具备严重的杀伤力,长期处在冷暴力中“受虐者”的当事人很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当中。
《冷暴力》中指出,基本上,法律干预是唯一的解决途径。这话让人觉得好无助。在当时那个年代,离婚恐怕是逼人走上绝路。
而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的家庭冷暴力大概不在少数。可能很多人都在或曾经在无意识中做着类似的事。我想鲁迅一定自以为斯文,而不承认自己实施暴力的。而我更是在看了书之后,蓦然惊觉自己原来也一度是施虐者。尤其是,我发现我跟孩子生气之后,如果我不跟他主动说话,他很少主动跟我说话的。这是不是后遗症?
我后悔没有早点看这本书,多一些了解才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不理,可能是很多女人在家的杀手锏。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不自信,不独立,或刻意曲迎他人,没有安全感。甚至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冷暴力方式,进入到下一段关系中。
冷暴力书中还介绍了职场的冷暴力,以及精神虐待的后遗症与责任承担。这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推荐这本书,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冷暴力以及冷暴力的危害,并且记住那些事实,可以帮助现在和未来的受虐者保护自己。有些司空见惯的行为,原以为是性格使然,却原来是冷暴力。也许自己在实施或承受却浑然不觉。用沉默来惩罚对方,比吵架更有危害。这是杀人不见血笑里藏刀的凶狠,是伤人于无形不留痕迹的心理谋杀。
天天吵架的夫妻,至少能让对方知道你介意的是什么,还可以解释可以发泄。而沉默的矛盾只能猜测,多了就连猜都懒得猜了,慢慢地就会冷到冰点。所以挽救婚姻必须要沟通。同时推荐《沟通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