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随笔】20220705
001 3T原则: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
002 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愿不愿意和她多说话
003 看不见问题所在,会造成思想的停滞。
004 交流时少用代词,会让孩子学得更多。命令式的语言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
005 肯定天赋,塑造固定型思维;肯定过程,塑造成长型思维。
006 沉默的父母,难以爆发孩子响亮的人生
007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
008 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更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
009 没有强大的执行功能和自制力,单靠“智力”因素孤军奋战是不科学的。
——摘自达娜·萨斯金德等《父母的语言》
中午在樊登讲书听到《父母的语言》,在育娃过程中,原来我大多用了命令式或否定的语言,当自己学习多了,语言发生了变化,小孩也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共情关注——共情孩子当下的感受,关注孩子的情感。早上叫二娃起床,在上铺的她懵懂中下床时,不慎被旁边的桌子擦伤了腰。我一把抱起了她,听她的哭泣声,两分钟后,变成呻吟声。承认二娃的痛。后来她缓过来,让我给她的背伤拍照。按着她说的做,她看照片后心里接纳了。这时,我给她擦上了茶树精油。这时,二娃问我:“妈妈,你给我擦的是神药吗?”
“是的,擦了药很快就好了。”
二娃听了,淡然了。恢复了平日的平静。换衣服、刷牙、洗脸、喝水、吃早餐、背上书包上学……
充分交流——当小孩出现了有别于往日的情绪时,充分交流
昨晚晚饭,大娃和我说,她头痛。作业好多。
我说:“那你赶紧吃饭、洗澡。然后去睡觉。先休息好,精神好了再做作业。”
晚饭后,我在电视上投屏学习强国里的《河西走廊》。大娃没提起头痛的事,饶有兴致地看起了纪录片。
十点,这时大娃跑去做作业。边写边抱怨着,老师干嘛要布置那么多作业。提到老师说她写字不好看,所以要抄课本上所有的生字词,每个要写7个字,这样要想七百多字。她同学说像这样抄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她同学期末没考到90分,所以还要抄写作文。
她都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说她写字不好看。语言中充满了不满和怨气。
在我看来,老师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这样让小孩会更讨厌语气,更不喜欢写字,更别说写好字了。
于是,我和大娃说,老师这样做是有些不好。谁都不是完全没有错误的,妈妈也是的。可以把这件事当是一个挫折。在年纪越小战胜挫折,那长大后遇到的困难也能有办法解决。妈妈在工作中也会遇到挫折的。好好去接纳它,解决它。我们也要理解老师。可能是因为班上考得不好,老师生气时才做出的布置。
大娃写到11点,实在太困了。于是跑去睡觉,早上六点半才起床补作业。
现在的我,不像以前那样轻易的大吼大叫,不再不分青红皂白数落小孩。而是更多去关注她,与她交流,让她的心情处于平和。
轮流谈话——交互式交流,互动。
不要把手机、电视给小孩,而是轮流谈话。去互动。目前没什么实际案例。不过,我记得了,就是要交流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