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心流小记

2021-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何鎏Leo
有些时候你在一个环境中,你就知道你是属于那个环境的

球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它都是圆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圆的。

今天陪小学同学一块练球,又一次听到乒乓球所表达出的声音:

“你看球本身很奇妙,可惜你能决定的却又很少,能做的不就过于在发球局用心发球不执拗于输赢,在接球局做好接球准备”

“下网和出界都是常态”

“擦边球那只是运气,别想太多”

“人与人差别也差别在运气,张继科王皓再拼命也熬不赢职业寿命,但他们愿意花三十年练习增加运气球的概率和稳定系数”

“马琳最终退役外界眼里仍是千年老二,你说算是遗憾吗?但看他现在做的,他只在意自己做的,其他那都不是事。”

“刘国梁指导,退役发的球世界冠军都接不住,不断培养的乒乓和其他领域冠军选手,为什么?他在体系内的权斗中就很舒服吗?但为什么最终那个人仍是他?”

“人不善记,但善忘”

回想小时候一群人围一块,啥都没有自力更生,不爱读书,撕一页纸来当“球”,两张书桌一拉一拼,中间适合厚度的书一夹自成“乒乓球台”,五指一并,手即是“拍”,来回击打“纸球”还不亦乐乎。

现在的孩子身处球馆技术不管,从头到脚的BUTTERFLY行头直接先拉满。

一切的动作自成“专业”,可惜唯独缺少了生机灵动,麻木的四肢,麻木的感觉。

和那站在一旁故作严肃,无感的“机械人”靠捡球消耗着训练时间。

嘴上大言不惭为了孩子未来,实则为的确是“体育生”的期许,心中所想“这是句脏话,Q都塞了,关系都打点了,不得给我争口气啊”。

这还是句脏话。

过去可以为了角色而屈从演绎,但终究要有能力去角色化的与人交谈。

人们似乎早已沉浸于商业世界懒得浪费时间闲聊,更懒得花时间听一些真话,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因为年纪越大越不想经历失败,更不愿接受失败。

事也自然最好全都别自己干,外包出去,免费能实现当然最好,你是谁?阿里大盗吗?

既然活在世界上可以有对角色的要求,那请像沉醉演绎。

黑白无常的魅力就是训练自己如何与痛苦平和共处,知其白,守其黑。

因为唯有这样你才可能在现实中生存,但不市侩的坚持自己想要做的事,背面是真的,背地也是真的,便无懈可击。

角色本身只是角色,角色可以通过塑造实现,但塑造的潘多拉魔盒终被在某个时间,被某个不知死活的人打开。

人都会想着,反正没有被揭露,能瞒则瞒,也对,集体心智如此。

塑造和刻意说到底本身就是套路。

而世界上的套路大多数会害人终害己,就像次贷危机,在之前两年所有投行觉得做空的人都是疯子,但多数人觉得不可能(0%)发生的事终究发生(100%)了。

人只是生态环其中的一环,自恃聪明的想干过自然规律,在大自然中都是球球,你以为是你在玩球,但实际是球在玩你,很多时候不自知罢了。

只因那一句“反正这么做的又不只有我一个人,大家都这么做。”

很多时候成就一个人,或毁灭一个人只在那一念之间,那一个对他有特殊意义的人,和起初那句并不起眼的话或许就够了。

家长的套路买单的是孩子,孩子的套路买单的是未来。

而我们每一个人根据不同的出生经历都有不同的潜意识,只是在大众群体中形成集体心智,最终基本趋同。

钱买到了爱化为了恨放弃了心,钱买到了美成就了形牺牲了真。

在无数个不经意间形成的集体思想就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我们未来的走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