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孤军深入,看完天京城后大喊完了,我这围墙是要砌一座长城
曾国荃在取得安庆小捷后,其名声早已远扬,“曾铁桶”的称号更是在太平军内部广为流传。对于曾国荃本人来说,他也急欲寻求另一处更大成功,更加证明自己的善战而取得清廷信任,从而封官加爵。这一意图和他大哥曾国藩不谋而合,因为他大哥在安庆还未下下之前,就寻思着复制安庆之战,并部下四路之兵(曾国荃部直插南京城下;西路一支由多隆阿先攻下庐州,再向南京会和;东路由鲍超先攻下宁国,再进兵金陵;北路则由李续宜突破阻碍攻下南京。),最终想让九弟通过天京之战,取得人生巅峰。
曾国荃设定夺下天京目标后,一刻也没歇息,他带着吉字营,与弟弟的贞字营配合,一路摧城拔寨,进军神速,一下子就到达了天京城南门外雨花台。曾国藩听到消息后,不禁吓了一大跳,因为听闻其他三路被困并没跟上来,曾国荃是孤军深入,带的兵也不多,才一万八千来人,要是被太平军知晓,势必危险。
曾国藩于是写信催促道:“弟不遽进兵。待鲍军扎围宁国,十分稳固,多军进至九洑洲,弟与雪、季再议前进。”然曾国荃的尿性,曾国藩是知道的,一旦他在兴头上,这信写了也是白写,曾国荃急欲成功,经过安庆一战更是觉得自己是打战的料,甚至觉得大哥过于迂腐,于是全然不顾大哥的劝阻,一路猛进。
待大军开拔至雨花台后,曾国荃命令大军修好围绕营盘的长墙后,自己则骑着马开始了巡视南京城墙,这一看不要紧,倒是惊的他差点从马上掉下。原来这明太祖修的这城墙,光时间就耗费了二十二年之久,它周长九十六里,高度厚度都是全国其他城墙不能比的,城墙的宽度,基础宽为十四米,最宽处更有三十米之宽,高更是十四至二十一米不等。且砌墙的材料也异常坚固。
曾国荃一行几人在城墙外走了好几天,依然不能见南京城的全貌,曾国荃有些丧气了,想当初这安庆城不过“九里十八步”,他们为此整整修了七十里的长壕和长墙来围困,如果按照自己拿手的办法来修建围墙,照天京的范围,城墙九十六里,这势必要像秦始皇一样修出一个长城来。曾国荃摇头叹息不已,这自己哪有这样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于是他写信向大哥曾国藩吐槽道:
“两日登大、小牛头山俯视,金陵地脉之大,我兵到此,渺若沧海之一粟,盖与围吉安、景镇、安庆迥乎两样规模,大约非三四万人不能尽合围耳。”
曾国藩看后更加的惶恐不已,常年的战争,自己已经失去了几个弟弟,曾国荃此时是千万不能再有事的,于是他又急忙回信催促九弟退兵。然曾国荃此时却又怎会轻易退兵呢?好不容易攒下的名声,因为退兵,可不要遭他人耻笑?曾国藩无法,开始了四处催促其他三路前来支援,然那三路却各有所困,他又只能四处求兵增援,甚至还派出了自己的几百护卫军士前去增援,然都是枉然。曾国荃苦求增援不得,又深知是自己过于冒进,也别无他法,只好自身开始加固城壕以御太平军来袭…
本文参考资料: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