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给你答案
宇宙学的视角
天体物理学给我们的是一个“宇宙学视角”。宇宙学视角意味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而存在的。
宇宙中的星星比地球上的沙子都多,比地球上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所有人说过的所有的话,其中所有的字所有的音节都多。
不管你怎么想象,宇宙都比你想得更大。
宇宙学视角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谦卑一点。
比如你观察小孩。小孩总是把身边身边一点小事儿当成天大的事儿。玩具坏了,他就哭闹。膝盖擦破一点皮,他就大喊大叫。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因为他们经验太少,不知道世界上有比这些大得多的事儿。
那我们作为大人,是不是也有同样幼稚的想法呢?我们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认为世界应该绕着自己转呢?别人跟你信仰不同,你就要打击;别人跟你政治观点不一样,你就想控制。如果你有点宇宙学视角,你可能会觉得人跟人的区别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还值得珍视。
探索宇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物质好处,也可能纯粹是因为有趣。探索宇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我们保持把眼光放远的态度。
如果你只看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慢慢总会认为世界就应该绕着你转,你一定会变得无知和自大。愿意向外探索,实在是事关谦卑的美德
佛学和进化论视角
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
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如此说来,我们的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
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自然选择给每个人的基本假设就是,你是特殊的,你比别人重要。我们总是从自我的视角出发,去判断好坏。但是这个基本假设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多生物,不可能每个生物都比别的生物重要,不可能每个人都特殊。
那我们能不能换个视角。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用上帝视角或者说宇宙视角去看世界,那么“无我”和“空”这两个概念就很自然了 —— 它们等于就是说,你并不比其他事物特殊。
一块腐败发臭的肉,从人的视角来看,它里面有细菌、对健康有害,显然是个坏东西。但是从细菌的视角来看,腐肉恰恰是它们繁殖的温床。这就是“色即是空”。认识到这一点,这块肉就是一块肉,并不存在好与不好。
也许这就是佛学的意义所在: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从观众视角到选手视角
好像文艺演出,观众看到的是充满激情的表演,实际上从演员到工作人员,做的都是特别具体、没有那么多激情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是如此。高光时刻都是很少的。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当个观众,想要真的参与乃至从事某个工作,我们就必须先从看热闹的观众视角,切换到选手的视角。那么你就会看到很多很多琐碎的、麻烦的、重复的、不如人意的、反复折腾反复失败就好像有人故意跟你作对一样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停留在观众看热闹的视角,眼高手低,只关心高光不好好做小事,真给他个活一上手就完蛋,那就什么驱动,什么门道都谈不上了。
科学家视角
有一个新方法,叫“认知再评估(cognitive reappraisal)”,是接受自己现在很难受,直面现实。
这个方法是这样的。你要跳出自身,以一个科学家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看看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变成什么样,能坚持到什么程度,平静地观察。有负面情绪是有负面情绪 —— 我承认,我不回避 —— 但是我重新评估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个高级方法,而且很有佛学里“正念”的味道。在这里就是在这里,直面人生,不假装不回避,调控而不是压制情绪。
物理学家视角
生命,就是可以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的“信息”包括个体硬件复制的蓝图,以及个体行为的模式。一个生命体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它的身体,软件就是信息。
生命1.0,是说这个生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靠演化来进行更新迭代的,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基本上除了人以外所有的生物都是如此。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标准理论。有时候你觉得动物也会一代比一代聪明一代比一代强壮,那只不过是因为自然选择。环境变了动物不会主动适应,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通过生育过程中的随机变异。条件好的有优先交配权,不行的被淘汰了,行的留下。一切功能上的改进都是听天由命,而不是主动学习的结果。
生命2.0,是硬件升级仍然依赖自然演化,一部分软件升级则可以自己设计。
这就是人类的特点,人是可以学习的。
把人类在复杂世界中所有的生存技能都遗传给下一代是不可能的,生殖细胞的存储能力根本不够。人身上的可遗传信息,把所有DNA信息加起来,大概只有1.6GB。而成年人大脑中可以存储的信息量,则是100TB。所以最理想的办法是只遗传最基本的本能,把绝大多数技能都留到后天慢慢学习。
这 100TB 的脑容量就可以让你装下很多很多东西了,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软件升级模式可以让你随机应变。也许你长大后所处的环境跟父母那一代截然不同,但是因为你可以学习,你随时能适应新环境。比如你父亲是很好的猎手,你从小具备了优秀的猎人基因 — 城市化以后你不能打猎了, 但是你还能学别的,你可以“主动”适应环境。
正因为人是“生命2.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设计软件系统,人才是万物灵长。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像那些1.0的生物一样整天感慨遗传基因好不好,给你那么大的大脑是让你学习用的。
生命3.0,则是硬件和软件都可以自己设计。
你认为计算机是有生命的吗?根据前面对生命的定义,如果一个 AI 系统会自己复制自己的下一代,那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有生命的。如果这个 AI 还具有自己学习新东西的能力,而且还能升级硬件,那它就是生命3.0。
如果将来有一天 AI 真的具备了人的全部智能,而且还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下一代,这样一代比一代强地升级下去。
生命3.0的 AI 如果出现,那将是人类最后一个发明。从此之后,发明创造可能就用不着我们了。
利益攸关视角
懂科学的人嘲讽宗教是很容易也很安全的行为,但也是一种轻浮的态度。外人看宗教徒总觉得信仰一个错误的东西实在是太愚蠢了,但实际上对大多数教徒来说,宗教已经不是关于信仰,而是关于一种组织方式、一种仪式、一种文化传统、或者一套生活方式。
信什么、信到什么程度其实不重要。可是要想真的从中得到好处,你得严肃对待信仰。哪怕是错误的知识,只要能让你更好地活下去,能提高你的生存几率,就是理性的,就比什么都不信要强。
柯尔莫哥洛夫视角
所谓“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就是能生成这段字符串的最短算法的长度。
“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是衡量一段字符串 — 或者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生的经历 — 的复杂度的标准。如果你能用很简答的语言概括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的复杂度就不高。
而找到对这个东西的概括,你也找到了这个东西的意义。
而说明“柯尔莫哥洛夫复杂度”不可计算的数学定理,则给了我们永远追求更深刻意义的希望。
最值得拥有的“旁观者视角”
“自我关怀”,它的意思是像看待朋友一样看待自己。如果你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你可能会感到非常懊悔,简直无法面对自我 — 但是如果犯错的是你的朋友,你肯定会想办法安慰他。
这种跳出自我的旁观者视角,对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很有帮助。自己做事会当局者迷,会感情用事。时不时跳出自我,从旁观者角度想想这个人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情绪快要失控了?赶紧提醒一下自己。这是非常高级的能力,正所谓“无我”。“我”承担了太多意识,“无我”会让你更客观。
“别人”,是个更中性的词。这么一替换,就等于说看待自己就好像看待别人一样。如果按这么理解,那“自我关怀”也许更应该叫“自我不关怀”。事实是你跟别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犯过愚蠢的错误,别人也犯过愚蠢的错误,每个人都差不多。
这才是真正的谦卑。这种谦卑不是故作姿态,其实是理性的思考的必然。如果你真的理解科学知识,你会注意到地球在宇宙中、生命在自然界、人在生物界、你在人群中,都不特殊。
你当然很重要,但是别人也重要。有这样的谦卑态度,人的情绪就会特别稳定,就不会进退失据。达尔引用了一项研究,说通过回忆自己在高中时候的尴尬时刻 —— 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 —— 然后一笑了之,能培养这种谦卑意识。
这种谦卑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确保你永远都不会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