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记事本青春我们爱写日记

高考以后,我有点紧张。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14人  老王我要去武汉

2018年6月7日  周四  晴

时隔两年,谈谈高考吧。

这几天我总会睡不好,原因很明了——快高考了。

两年前的这一天,我定是快乐欢喜的!绝不会像现在这般辗转难眠,忧思甚恐。因为那时的我,不懂事。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奋笔疾书、挑灯夜战,自己却对养育了十七年的父母说:我不想读书了,可不可以不参加高考啊? 

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好欠揍,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寒了爸妈的心。我的父母都来自农村,在他们那个年代,家里出一个高中生似乎是一件足以为之自豪的事,所以能够通过读书考大学,走出那座大山,对于那一代人是多么的困难和奢侈。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父母总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我的母亲同样如此。

她,是一个理性而果敢的人,做事雷厉风行,没有一点小女人的温柔和善解人意,至少没有对我,但却是我一直很崇敬的人。她没能考上大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里没钱,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直到现在,她闲下来的时候总会看书,仿佛是为了弥补当时的遗憾。而对于我,不算严苛(可能我从小比较省心吧),每当我说我需要为学习花钱买东西时,她一定会给我买,即使她知道我可能是一时心血来潮;即使我父亲反对;即使那时候生活拮据。这就是我那“固执”的母亲。现在想来原因,不过一二。她不想自己身上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不想自己的女儿因为担忧金钱而苦恼。所以,从小的时候开始,我的父母就对我和弟弟实行“放养政策”,足够的零花钱,足够的自由。

而足够的自由和足够的经济基础都基于期末考试成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可能是世间为人父母的共鸣吧!高三那年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饭,晚上接我回家,和我聊聊天,今天怎么样?学习累不累?问问明天想吃什么?有时候,我也会觉得他们聒噪,就会用烦躁地语气如果作业没写完,可能还会熬夜,都是他们默默陪着我,不感性的母亲也会在我学累了的时候,说一些温暖的话语……

种种这些,都是为了我能够考上大学,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当我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的爸妈有多么失望痛心啊……然而当时父母并没有骂我,平静的有点反常,不知道是顾虑那时正处于叛逆期的我做出什么无法想象的事,还是怕影响我备考的心情,最后和我说:你再坚持一个月,就算为了我们你也看看书好吗?

最后的最后,我终究还是走进了考场。

来到了现在的大学,无比庆幸当时没有放弃。

这些都是我高考之后的感悟,现在细细道来,心里总有那么点唏嘘。

曾经有多么不懂事,现在就有多么懊悔。

许多的事情,只有经历了,并且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捶打,才会在日后熠熠生辉,变得不平凡。

到了大学,我享受着孤独,细数指间的光阴,品味着日常。偶尔也会回忆高中生活,遗憾是免不了的。

我这几天的紧张与恐慌,并不是高考试题或者备考过程留下的后遗症,而是对已逝却未曾认真体验的高中生活的忧虑和不安。

曾经,看过这样一本书《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位日本专门做临终关怀的护士根据目睹的1000位患者的遗言整理而成的,排名第一的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生计、家庭、所谓的社会地位奔波、捆绑,一直做着这个社会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努力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却一直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压着,压着,以至于泯灭。

我的高中,一直是我不敢提及的过去,时隔两年,我才真正地尝试去直视它。高中文理分科,自己内心喜欢理科,却因为别人觉得女孩子适合文科,容易考大学,于是改成了文科;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放弃了弥足珍贵的友情;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丧失了对新事物的好奇,不敢尝试;文理分科,为了合群,懂得了如何“自来熟”,却渐渐迷失了自我……

那些我当时看得很重的成绩,排名,同学关系,后来才知道为此我失去了太多。

如今,大学两年,我并未过得辉煌,亦算美妙。

我会在闲暇之余,看摄影教材,自学PS,如果天空的颜色刚刚好,就会拿起相机,拍下刹那,定格永恒;会一个人走进寂静无人的街道,看看锈迹斑驳的路灯;会一个人走进咖啡馆,听着轻音乐,阳光散落,咖啡醇香;会一个人看电影……

喜欢独处的时光,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更加珍惜能够拥抱的时光,也渐渐活成了自己想象的样子。

或许,是为了不让昨日重现,为了让大学不留遗憾,为了让现在的我遇见未来的我时,受到温柔款待……

高考以后,我有点紧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