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阅读社科类书籍
社科类书籍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如果说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用感性的语言与精巧的情节来描绘作者的感官世界,那么社科类作品要求的就是用精准的词汇与严密的逻辑描述客观的存在。同时,他们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阅读文学类作品时,我们最大的好奇是作者的故事,而对于社科类作品,我们的阅读冲动要具体的多,也必须具体详实。很多人读经济学,心理学的书籍时像读文学作品一样,过于被动,缺乏思辨。社科类的书籍主要传授的是是知识,而不是感觉。只是从头到尾浏览一遍这类书的话,即使读完了也是恍恍惚惚,甚至可能连一些基本的概念的都弄不明白。
所以,读社科类书籍的第一要以是带着问题去读。不是笼统的问题,而是具体精细的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多个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而是随着读书的展开而变化的问题,不仅是质量上的变化,还是数量上的变化。读的越多,对主题越了解,疑问也会越多。
比如我最近读心理学的书籍,在读之前我会想知道:心理学疾病有哪些?强迫症是什么心理现象?墨菲定理是什么?与心理学有关的职业有什么,中国的就业前景如何?被催眠时的感受如何,如果真有强烈的催眠,那么被催眠者实施的违法行为如何审判?多重人格是什么,其他人格进行的犯罪主要人格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具体如何实施?群体心理学是什么,历史上的一些违背人理常识的社会事件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等。
当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我想知道的问题(喜欢电影的人可能看出很多问题都与电影有关),不用在意提问方式是否专业,也不需要多么深刻的问题,重要的是在看书之前把你问题想好,最好写下来,并随着阅读不断的补充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很多问题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解答,随便谷歌百度就能知道答案,知道了答案也没关系,因为网络上的答案虽然具体,但很难与其它知识形成网络。我们不仅要知道答案,还应该了解答案本身属于哪个知识脉络,这与读完之后作的思维导图与接下来讲的主题阅读有关。
当我们列完问题时,我们可能已经发现,所列问题之多之杂一本书已经很难解答。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主题阅读。即不要只读一本书,而是看与阅读主题有关的多本书。“在主题阅读中,你以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如何选书?我的建议是挑些教科书,科普类书籍以及你感兴趣的方面的代表性作品。这里要说下教科书。很多人一听到教科书就一股莫名的反感,的确,学生时期可能深受其害,而且中国很多教科书水平实在不高,不过教科书的内容周到与系统化是其它类型的书无法比拟的。世界范围来讲深受好评的教科书也很多。玩摄影的都知道《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想了解经济学的话曼昆的那套也常被推荐。
因为读的书不止一本,所以读书时最好一边看一边做思维导图,因为图方便我用的是mindnode,记得图的中心不是你在读的那本书,而是你的阅读主题。在正式阅读书籍之前,可以快速浏览下你将要看的书,特别是书的目录。小说之类的书的目录可以不看,不过社科类的目录很重要,一本书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往往从目录就可见一二。
之后的读书大概就分成三条路子。第一是从问题出发,把书籍当成工具书,把回答你的问题当成开卷考试来读书。不过这种读书方法其实很有难度,对速读能力要求很高,对书籍本身及书籍的数量的要求也很高,有的书只是在很角落的地方提到问题有关的只言片语,有的会完全不提,也有可能你的问题甚至不属于主题系统之下。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好处,你不必读完全书,特别是当你的书是电子书有检索功能时,很容易定格你想要的知识。第二种是从书籍出发,每本都看,一边看一边补全导图,寻找问题的答案。好处是通读文章,不仅可以找出你原本想知道的,还可以发现一些你不知道你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边看边发现新的问题,当然这种方法是最费时间的。第三种就是我现在用的方法,只通读一本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找出你想知道的问题是属于什么知识框架里的,然后看下教材中的注释或者后面的参考书目,看看相关书籍有什么,再继续发散开来看。不过说到底,只是时间有限下的一种折中妥协罢了。
另外要说明的是,虽然每种方法都与你的问题有关,但不是说你的问题一定要在书中找到才行。有时你的问题很小,三两句话或者一篇科学小论文就可以讲完。你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要找到问题所属的领域,把问题系统的归入思维导图中。这种方法很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由点及面的理解整个主题,加深你对主题的理解与印象。
附:我在看的心理学书籍
后记:其实还有一种读书方法,买本烂书批判着看,跟大家来找茬一个意思。以前亚马逊买书送了本有关心理学的,简直像是在看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