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贼也心虚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另一种生命教练》,梳理的是我内心里和老公最好的朋友一家人的关系,其实主要是我对他们的一些看法有了根本性的逆转。我曾经因为他们夫妻之间相处的模式而感觉受苦,在这次梳理中我看到其实并不是他们有什么问题,而是我自己内心界限不清,不自觉地成了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发现自己从他们的身上获得了很多的启发,我才明白我们之所以会相遇,且彼此走得这么近,其实他们也是我的生命教练。他们无意中帮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生命的某种真相,帮助我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打破了我的某些固化思维模式。
这篇文章我原本就不打算分享在朋友圈,只是发在自己建的一个小群和心灵写作营的群里面。一位写作营的同学读到这篇文章后提醒我,她觉得我有点不顾朋友的感受,有暴露他人隐私的嫌疑,我觉得同学的提醒也有道理。当然也有同学说:“峤的书写只是叙事,不带任何评判,非常喜欢她的这种敞开和觉察。”
峤的随手拍但是我内心深处的恐惧被剧烈地搅动了起来。我赶紧把这篇文章处理掉。平心而论,我并没有刻意要暴露朋友的隐私,因为这些事情就是这样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也有考虑到尽可能只是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我在书写这些的时候,我就像表达自己的家事一样,而且这些本来就是我的生命经历。
有些东西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细?是因为这这些事情切实地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存在。一般的陌生人可能不会对我们有那么明显的影响。很多的伤害都是因为此的关系足够亲密。如果要直面这样的困境,把事实呈现出来就是必要的。我尽可能地秉着客观和真实,从承担自己责任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放下批评和指责。
同学的提醒让我认识到,我这样的良苦用心,别人未必能看见。更大的可能是他人更容易看到一些细枝末节而断章取义,却不会看到我的担当。在我过去的书写清理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境,且很多的误解都是来自我最亲近的人。虽然大家都是善意的提醒,这些提醒确实让我看到自己内心深处一直以来的恐惧,那就是怕被别人误解,而且百口莫辨。
峤的随手拍每当我遇到被人误解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件事情。二十年前我刚刚毕业,在老家赣州市里学习计算机操作,因为坐公交车不太方便,我从家里向小舅借了一辆女式自行车。那个时候按照规定自行车是要有牌号的,但小舅那辆自行车没有上牌,他也没有给我买车的发票。我深深记得那天我从公交车上下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走在街上,我心里特别地害怕,怕警察会把我当做偷车的人抓起来,因为我没有办法解释清楚这辆车是怎么来的。
说实话却不会被人相信。那种“不做贼也心虚”的恐惧心理太深刻了。每次我遇到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难以解释清楚的状况时,我就会想起那辆没有牌号的自行车。我们生命当中很多的事情,当别人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一颗敞开的心去信任别人的时候,我真的很难解释清楚,也很难让别人相信我。
只有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不需要他人的理解或者支持的时候,他人的观点对自己来说就无所谓了。但绝大多数人还是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我也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所以必要时学会妥协也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无奈之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