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给予孩子的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

2022-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胡军锋

语文、尤其是古诗文,这种看起来最“无用”的学科,却可以赋予孩子最重要的3个能力:

1、见世面

在孩子刚开始认识世界时,通过诗词,可以认识事物的多种真实状态。

例如,教孩子学认字时,很多家长喜欢用看图说话的卡片,通常卡片上有是一幅对该事物概括性的描绘,比如但这种概括,对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局限,也是“死记硬背”的开端。

如果是用诗词来带孩子认识“水”,可以是这样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水是有温度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杨柳青青江水平——水有很多种形态:缓缓流动的、急促的、平静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遇到阻碍,方向是会变化的。

从各个维度,尽可能对事物形成多元化的认识。

2、扩大视野

没去过沙漠,但能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感受壮阔;

无法见到“南朝四百八十寺”,但依然能想象“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朦胧;

在脑海里演绎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爽,不再为小水流而惊诧。

还可以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受到人性;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学习到家国情怀……

经典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年,皆因诗中所传达的思想和境况,在后世也能获得共鸣。

诗中的道理,从未过时,常读常新,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便学会了古人的经验和态度。

3、会表达

表达分两种。一种是写作文时,别的孩子写“朋友转学了,我很难过”,你的孩子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别的孩子通篇文章磕磕巴巴,你的孩子文章思路顺畅、有节奏感,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因为诗里的文学素养,吸收之后就变成了思维和文采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旅游时和生活中,你的孩子能够迅速找到精准的表达,而不是只会说:”哇,这只鸟好大!这个天好蓝!”

在《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16岁的武亦姝惊艳全场,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到《将进酒》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甚至,出口成章“飞花令”,诗句佳句张口就来,姿态洒脱。

诗词带给她的不止是语言韵律的敏感、还有对情感、美感、心性的浸润、滋养,继而化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