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说禅菩提树下

南北说禅|佛是甚么义

2017-07-21  本文已影响101人  南北王
佛陀像

【禅语公案】

一日,师①问紫璘供奉②:“佛是甚么义?”曰:“是觉义③。”师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师曰:“用觉作么?”奉无对。

《五灯会元》卷二

【索引注释】

①师:指南阳慧忠国师(675~775),为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皇帝共同奉持过的一位大禅师。俗家名冉虎茵 ,法名慧忠,世称南阳慧忠国师,谥号大证禅师,唐代越州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慧忠国师博通经律,法受双峰,从六祖惠能学禅,受过心印后,入河南淅川白崖山堂子谷(今香严寺),修行四十年之久,不曾出山。唐玄宗在位时,就钦其道誉,将其迎往京城,敕住南阳龙兴寺。安史之乱起,慧忠国师离开京师,隐遁山林。安史之乱后,肃宗派使者持诏再迎至京城,待以国师之礼。敕居千福寺西禅院。代宗即位,优礼有加,迁至光宅寺,长达十六年之久。慧忠的说禅,主要是随机说法。他的师长辈,无论是惠能还是神秀,都以开坛直陈大法为主,辅以随机巧说;慧忠则偏于随机巧说,显示了禅风在说法风格上的变化。

②供奉:唐代官职名。有侍御史内供奉、翰林供奉等,为皇帝专备应制待招之官员。

③觉义:觉悟之义。

【赏析解读】

南阳慧忠禅师,据说有两位师父,分别是惠能与神秀,也就是说,在他那里,并没有什么“北宗”或“南宗”的分别,而只有佛与禅。若从获得皇家尊荣的角度看,在历代僧人中,即便是神秀及他的嗣法弟子普寂,也难与之相比肩。他是唐王朝三代皇帝的“国师”。他的很多流行于世的公案故事,就是在皇宫中发生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则“佛是甚么义”的公案,就是他在皇帝身边,与一位被称作“紫璘供奉”的朝中官员的对话。我之所以选择这则公案进行解读,就是觉得,它在破除世人的权威崇拜喝迷信方面,意义很大。

公案很简单,只有三句问答的对话。从背景资料上可以知道,那位“紫璘供奉”,也非等闲之辈,他是一位对佛教经论很有研究的人,因为他还注释过佛经。不然,皇帝也不会让他陪在慧忠国师身边。但就是这样一位对佛教经典有所研究的人,竟然也仅仅从表层的字面上来理解“佛”。而当慧忠和尚问他“佛曾迷否”时,竟然答曰“不曾迷”。他这个“正常人的思维”,却正中了慧忠和尚为他设下的语言逻辑的陷阱:“用觉作么?”既然你说佛是不曾迷惑的人,那么佛怎么还需要觉悟呢?这下,这位“紫璘供奉”便答不上来了。由此可见,慧忠能够成为三代皇帝的国师,其机巧善辩的本领绝对是一流的。当然,他的机巧善辩,也不是仅仅嘴皮子上的功夫,而是有几十年的山居修行和理论修养作为基础的。

佛不是从来没有迷惑,一生下来就什么道理都明白的伟人。他与你我一样,是经由了不断修学和思考修行,经过了艰苦的探索之后,才由凡入圣的,是有着一个由迷惑而开悟之过程的。所以,这则公案,其主旨还是在教人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偶像,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能够探源达本,还要有一点平常心和一颗平等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