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练习钝感力”的极大不认同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然_d5fe

曾经学习过“钝感力”这个概念。原文大意为:有了钝感力,对于外界的负面信息、干扰信息、负能量,可以少被影响,从而能专注在自己的目标上,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能量,所以人应该学习和刻意练习,让自己拥有“钝感力”。

可能我的转述不是很准确,但起码在学习后我和同学们讨论和运用的时候,大家都是这样理解的。

原文自然能够自圆其说。初读来也能理解到作者的意思。但总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机缘来了,我终于解开了自己的疑惑。

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有所谓的“钝感力”,那很好。这就是他的天性,本性,他做自己就好,就可以达到保持自己能量,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但,如果是天性就是敏感的人呢?比如我本人。

原文提倡让我们去学习和刻意练习所谓的钝感力,去改掉我们本性中的敏锐,或者说有选择性的发挥敏锐。那我想说,作者可能没有看清,敏锐就是我们的本性!

作者认为钝感是一种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然而我看到的是:钝感和敏感,是一个坐标轴的两个方向,是对一种性质本来样子的描述。

就像热,冷;饥,饱,是给客观事实一个名字来描述它。而一种客观事实又怎么能变成其它的呢?就好比对冰说,你是冷的,你要学着变热,或者起码有选择性的变热。

觉察到其中的荒唐吗?

当然,话说回来,我能理解到作者的好意。他的本意其实是,想帮助天性敏锐的人,你们啊那样会很容易受伤的,像我这样就行了。好,谢谢你的好意,起码你给了我启发。

那到底敏锐的人在这个五味杂陈的世界上要如何,才能舒服地自处?真正的答案就是:感受→看透→消化(包容)。

其中的难点是——看透的能力和消化的能力。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升级认知,达到更高的层面,曾经巨大的压力在新的自己这就叫故事,叫把戏。而自己的敏锐恰恰是不断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是助力。

遵从天性,充分释放天性。敏锐地感受一切,拥抱一切,不断提高自己消化一切的能力,最终才能走向包容,达到大自在。

后记:想描述一下曾经勉强自己时,身心的感受,包括但远不限于学钝感力的时候。

我可能是超级敏感的人。当我学完钝感力时,会隐隐觉得不对劲。但自己没有想透,就想算了吧,试着去“做”吧。

身体会沉重,背是弓的,想直起来会觉得非常累非常不舒服不自然。

走路无法大步走。想走快的时候,只能小步紧捯。

心是不轻松的,带有点悲壮的感情。情绪当然没有喜悦,会很正经。因为头脑会控制,会非常理智的认为“这是对的”,“我在做对的事情”。

而现在回头去看,我是在强迫自己麻木,在违背自己的本性,在刻意捂上耳朵不听心声,刻意移开眼睛不看心意。我在掩埋掉“自我”!我非但没有去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反而屈从了外界的声音,去做另一个样子的“人”。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幼年就开始的,母亲对我的要求那里。估计是做母亲的很早就发现了自己孩子的敏感,在她那里叫心重,一直想给我“掰”过来。于是我和她这一路都很辛苦。

而当我终于被启发到认识这一层面后,退出了一个曾经非常渴望的学习机会,即刻感到了身心的解脱。心情轻松了,背很自然地挺直,身上充满力量,笑容自然浮出,自我认同感很清晰,走路能大步向前(跟退出之前自己在犹豫纠结时对比)。

另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以前吃饭,面对自己餐盘里的几样菜,是要吃完一样再吃另一样的,这个现象还是同事发现的。而现在我不自觉的时候又惊讶的发现,我在随意吃着餐盘里的食物,“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全变了。

这中间发生的事,就是自己得到点拨(孙弋童一日极简疗愈),看透了以前的局限,认知升级。

所谓“懂事”。“懂事”的孩子也许是最该让人心疼的那个。他们有强大的感知力,却还不一定拥有与之匹配的消化能力,再加上愿意成全别人(尤其是亲人,最亲近的人,感情越好负担越重)的善意,可以委屈自己成为对方想要的样子。(不排除有些孩子灵性和能量足够,从头就已看透一切而可以自在游玩)

结果可想而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死亡了是最可悲的,麻木了,自我完全泯灭了。每一个小孩刚生下来都是有灵性的,而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泯灭的是大多数。

而爆发的那些,是少数,爆发的程度还不一样,依赖自己的能量,更靠机缘。原生家庭,人生经历,遇见的人和事。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敏感和钝感就像一个坐标轴的两个方向,人可能落在其中任何一点上。不论落在哪里,都是客观事实,都无需改变。

让自己释放天性,去提高认知和消化能力,在拥抱自己的基础上,去看到这个世界多维坐标轴上其它不同的无数的点,认知到大家都是这无数个点之一,都在走自己的轨迹而已。这是更让我们舒服的方式,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