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老师宣讲内容

2019-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孙雅英

主题分别是:

✨为什么要学国学

✨关于生命的扎根与朝向

✨什么样的教育能真正改变人

✨国学教育的路径

        教育不仅是国家的教学要求,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需求。

        让生命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真善美的认知思维,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 我们所处的时代,到了一个文化回归的大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

        文化自信——国学全面进入中小学课本。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党政机关干部学习国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必然成为教育的主流。

✨ ✨ ✨✨ ✨ ✨ ✨  什么是国学?

站在教育的角度,国学就是国人精神。

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而是不需要。

因为我们的文化在3000年前就已经解决了如果没有上帝,人的精神该如何安顿的问题。

其实在100年前并没有国学这个名词。因为西学进入中国,所以才对应的有了国学。

对这个民族来讲,国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国学回归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回归,是读书人的风骨,民族脊梁的建构。

国学为体,西学为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国学建构的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世界,而西学是逻辑思维工具和方法。

学国学的人,精神世界有力量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读书人的两种表现。

一种是读书人的风骨:哪怕人生在最黑暗、最痛苦、饱受折磨,甚至失去自由,他都能够系好自己的每一颗纽扣。有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不懈怠、不猥琐,这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表达的就是读书人的精神。

另外一种是家国天下的情怀

我的老师万献初先生曾经跟我说过:如果查一查,我们中国两弹一星的23个功勋人物。每一个人都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他们出国留学,学到了这些知识、技能只有一个想法,报效祖国。比如,邓稼先。

读书人的风骨和脊梁,是家国天下的情怀,教育是教育这样的读书人的。

国学回归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构】,不是那些形式,而是内在的本体。

今天的我们太脆弱了,有人说是玻璃心,孩子们动不动就自杀,厌学,抑郁。

原因:就是精神世界一片空虚,生命无法扎根。

教育是赋予一个生命真正的生命力。20级风刮过,我依然牢牢地扎根在这里,不受影响。

今天我们很多的价值观是混乱的,家长们学来学去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比如——孝顺,我们天天让孩子孝顺,但是我们压根儿都不知道为什么孝?

为什么孝对这个民族这么重要?为什么曾经一部孝敬就可以治理整个天下?为什么当时只要是孝子就能够做官?举孝廉。孔子说:

“吾行在《孝经》,志在春秋。”

我们认为有生之恩、或有养之恩。你要报恩,所以你就要孝。我们以为是在爱孩子,但是孩子们那么清醒的小心翼翼,他会告诉我们,你是因为想让我变成你要求的样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的扎根是他的精神世界里有不可动摇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

二十四孝之首——舜。蔡老师每一次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最悲哀的是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相信了。几千年前的故事,人们已经无法相信了,那我们所有的传统又如何传袭下来呢?蔡老师每次都说:她信。因为她知道我们的文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这个生命有扎根之处,这叫知止。

“止”这个字就是一个脚板的形状。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们以为这是锻炼一个人顽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我们都理解错[NO]了。

经历这么多别人没有经历的一切,是为了考验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只有你能够动心忍性,能够坚守着这个位置,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这一份扎根才叫教育。

中国的文化从来不是一种交换。

而是不管别人怎么样做,我都有我自己坚定和捍卫的原则和立场。

我们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是孩子收不到爱的时候,就会愤怒。

所以该学习的不一定是孩子,而是家长,学习对一个根本道理的认识。

真正的教育要解决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建构起来的自己的生命的文本。真正的教育就是为了让一个人完善自己。而不是总停留在别人的错误中找种种的理由。

当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了不可动摇的原则和立场,这个生命就扎下了根。

然后在不停的考验中,这个根越扎越深,汲取的营养也越丰富,这棵大树才可以长得茂盛。

教育的本体是关于生命的扎根,那么教育的方向就是引导生命的朝向。

2500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快乐。

孔子对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评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孟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北宋学者程颐说:“学之力也。大凡学者学处忧患贫贱,但富贵荣达,则不须学也。”

关于“学”字,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么伟大的经典,这么伟大的文本,在你人生艰难的时候有没有给你力量,在你人生迷茫的时候,有没有给你方向?

生命的朝向:

最小依赖外在,而能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复盘学习——什么样的教育能真正改变人?

拨动心弦的教育——德育+美育

德育和美育正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所建构出来的天道和人心。

国学回归真正扮演的角色,就是德育和美育所建构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那我们用什么来拨动心弦呢?

蔡元培先生在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提出来以美育代宗教。

我们今天的价值观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今天有人说这个,明天有人说那个,不停地解构、不停的颠覆。以至于对整个的价值都模糊、虚无,我们变得六神无主。

美育:心灵中最深刻的真善美。就是一个人心灵感受美和丑的能力。

[疑问]我们总说孩子知道了不去做,是因为他没有感受到。

当他对不该做的事情,像讨厌难闻的味道一样,他就不会做了。

美育是教育一个人识美丑知香臭的能力。

❕❕如果他觉得那个行为丑陋到他自己都无法忍受的话,你让他去做,求他去做,打着他去做,他都不会去做的。

当他内心感受到的时候,他就会改变。这种改变是心灵深处的彻头彻尾的改变,永不退转。除了美誉之外,还强调一个——德育。德,心之直路。

“德”字,左边是“彳”——十字路口的一半。中间有个眼睛,上面有一个瞄准的方向,就是朝向【道】的方向,后来下面加了一个“心”。

告诉我们心之直路,你心里瞄准正确的方向就叫德。

我们今天把这个德字过高的去塑造了它,把它称为美德、高尚。

其实,德是对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两个孩子遇到老人说马上下车不需要时,就心安理得的坐在那里了。根本不知道这就是无德。隔出五米远,就没有人听到老人说了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站在那儿,一个孩子,若无其事的,那么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真缺德啊。如果他是你的上司,你去应聘,他就会说,这种人我永远不用,如果他是你的同学,他就会说,这种人我永远不交。那你错了吗?你明明让了,那你为什么叫缺德无德呢?因为你不懂得道理。

只有第三个孩子知道:只要旁边有年纪大的人,这个座位空着,也不轮我坐。德者得也。最早由孔子提出: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很多家长、老师都说:天呐,这些道理我们自己都不懂。

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建构我们最强大的精神世界——最小依赖外在,而能获得内在的平和和喜悦。

这不仅仅是我们孩子读书和受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该完善和完整的,否则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从容】。

什么叫经典呢?

“经”这个字就是在织布机上布置纵线,就叫经。

纵线布置好了横线编织才能有所依据。

哪怕织1万年。这几根纵线都不会改变,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但凡成为经典的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永恒不变的几根文化主线、根本的道理。

“典”这个字就是把竹简用牛皮绳拴起来,双手捧着放到高阁之上的、三皇五帝赖以治国的书,叫大册。

通常“典”都有隆重的意思。

懂经典第一步,先要认字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留下来的表意文字。

【表意】是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构字本意。而我们今天却用表音的方式去学习汉字,从点横撇捺折去做区分,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文字,我们就能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够建构起来自己真正的文化。

文字者,经义之本。汉学家说:“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

就如同我们都知道《论语》开篇的三句话,但是不认字跟没读一样。

都知道“经典”这两个字,但是不认字,依然不知道什么才叫经典。

所以,了解汉字的构字成为了我们今天国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跨越五千年年和圣贤对话最基础的功夫。

首先是学习构字。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最伟大的思维(用抽象去描绘具象是人类最伟大的认知思维、哲学思维、创造思维)。

就是把具象的、纷繁复杂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把它的根本内容提炼出来,并且归纳总结,用最合适的符号再把它表现出来。

就是把具象的、纷繁复杂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把它的根本内容提炼出来,并且归纳总结,用最合适的符号再把它表现出来。

其次,每个字背后都有它深厚的文化。

最后,我们要书写小篆。

小篆是中国文字从笔意到笔势的转折,保留着所有的构字元素。

就像画画一样,线条圆润流畅,这样的教学特别的生动。

今天,因为我们主要是在跟家长们探讨,拿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国学回归如此的重要?❕因为在我们今天的整个人生的教育建构中,我们一直缺了一半。

这一半就是我们的精神的建构,而这个部分正是我们国学要带给我们的,国学教育要帮助我们完成的。

天在哪儿呢?

——天在我们的头顶,天就是我们的头顶和头顶之上的所有的空间。

《说文》讲:“天,颠也,至高无上。”

记住这句话:天——用一个“大”字的人形做参照物,上面加方框或圆形或一横,就是“天”字。它代表了人的头顶和头顶之上的空间。

[疑问]我们就必须要问一个问题了。

我们古人为什么要用“大”字——伸开胳膊腿的人做参照物,不用“人”呢?

《说文》讲:“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人最高贵的姿态就是这样侧身站立、弯腰行礼的样子。

要记住:

谦卑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要求。

那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这个追求是什么呢?

——成、大人

“大”字,头顶加一横就是天。脚下加一横就是站立的立。

大人就是秉承天道、恪守本位。

例如:为人子,他不可动摇的就是孝。秉承天道,恪守本位是什么样的姿态呢?

——直面、坦荡,担当、负责任的人,就叫大人。这是我们读书人对自己的要求。

经常听我们课的家长、孩子们都发现:用字去教化孩子,用字去讲一个根本的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家长、学生,以及很多体制内的老师也跟随着学习《源解千字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间,突然发现自己生活幸福了,好多东西道理懂了

蔡老师经常说:解决负面情绪,唯一的办法就是明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