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女的跨界成长笔记13】再来说说我的第一个孩子(怀孕期)
从合肥回来后,带着对未来满满的期待,开始在全京城找寻适合这个项目的落地之处。
在选址前,我做了两件事情,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是网筛,58同城和赶集网等;
2是喊来了一个联合大学的朋友,在线下亚运村附近帮我物色。
网筛半天下来,就已经看得我头晕眼花了。说实话,从2009年进入北京读研,到那一天选址之前,去过的北京的地方屈指可数。所以,对北京的商圈商业的理解非常非常有限。(在此,我建议任何有想法创业的在校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走出校园,以一个主角的角度去浏览这个城市,以及它的人和商业。)
很快,我所在的亚运村商圈的现状清晰地浮出水面,关于房租只有一个字准确概括“贵”。上万元的租金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仅有的积蓄完全不能支撑起这个项目的前期启动。
于是,将目光转向南城,以北工大为中心的一定距离还算是我相对比较熟悉的地方。7月底到8月初,我每天乘坐地铁公交,穿梭于京城之间,看了几十家商铺,相应地与几十个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商小贩就租金讨价还价。
终于,在8.4号确定了位于丰台区方庄地区的一个底商,租金3000元/月,面积10平(含后院),争取了半个月的装修期。
很方正的2.1*3.9的室内布局,这个时候多年学习的画法几何+工程制图+PS的基础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开始画-画-画:
接下来,装修的事情就交给师傅啦,猫姐我要去找食材啦!
据说这里是北京最大的农贸市场,你想要的各种饮食相关,在这里应有尽有。它相当于服装界的西单和动物园服装城。
走进这座大门,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顶着头上的烈日,脚步愈加沉重。绵延几公里的大市场,终于找到了集中批发玉米的商贩们。
几家问询下来,结果得到的答案是送到方庄的起送量是2000斤!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此时的天气较热难以存放,二是小店的承载量消化量非常有限。于是,果断放弃大批量批发的念头。从就近的二级批发的菜市场入手,继而再到旁边最近的菜市场。
在方庄地区最近的菜品农贸市场是在十里河附近的一个地方,具体名字现在记不起了。商家给我的回复依然是大的吓人的批发数量和相差无几的单价。
胡阿姨是小店附近菜市场的一个老板,与周围的几个菜摊相比,胡阿姨家的生意格外好。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龄,脸上皮肤透露出来的气色却也能让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羡慕不已。
胡阿姨是个很爱笑的人,说起话也是让人感觉很舒服,声音里有恰到好处的甜度。她说已经在这里卖菜几年了,不过也在考虑明年是否回老家专职带孙子了。
我们简短的闲聊之后,很快就敲定了合作。每天50斤,包送到店,补货时随订随到,1.8元/斤,单价与新发地相比而言,这可是最佳的选择了。
主打的出品原料搞定后,相应的其他辅助性食材也在市场中很快凑齐了,同样也很感谢有淘宝和京东在硬件装修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很遗憾,翻遍了整个相册也没有找到一张装修完毕的完整店面照片。笨死啦,那会儿我还是一个不会晒朋友圈的傻孩子。
最后,找到一个在咖啡店长的朋友,向他讨教了一些关于咖啡、饮品等概念的知识。这一天,加之以前上班时候在吧台的实习,为小店在今后的品类更新迭代中奠定了非常中肯的基础。
从0到1,从无到有,创业,这是一个在陌生的城市角落无中生有的游戏。这一次我是主角。
感谢这篇笔记中向我提供帮助的各位同学,刘晓、海龙、纪松、卫立和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