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用钱还是用心
本周末有约。俩人在微信上聊得火热,然后不约而同心有灵犀地说:见面吧!
迅速敲定了时间地点,不忘彼此打趣:
“真没想到,我们这年纪还见网友。”
“还是同性网友!”
“还要去按摩!”
“还得脱……”
“哎呀妈呀说得不敢去了”
“哈哈哈”
…………………………
她是安妈,我是可可妈——这是我们彼此的身份和称呼。除此之外,我们姓甚名谁,何种职业,家居何处,一概不知。
我们相识于嘈杂吵嚷的妈妈群,三言两语,气味相投,私聊之后相见恨晚,发现兴趣完全一致,理念大致相同。我们人生最大的兴趣不是买买买,而是琢磨娃儿的教育,特别是怎么不花大钱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
我们年龄相仿,经历类似,学历相当,娃儿年纪也差不多。我们都在亲手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从此日积月累,精研细磨,各有心得,略有小成。
安妈在少儿奥数方面有深厚的学养和一定的经验,不仅成功地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着,而且兼职做起了培训,小而精,成果不错。我经常向她讨教培养孩子数理逻辑方面的做法,受益匪浅。
我呢,以前囫囵吞枣地混了个中文硕士,在亲手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观察她怎么说话怎么用词,思考孩子体验世界的方式。渐渐地,一扇彩色的大门仿佛向我敞开了。过去十年读过的书,怀孕期啃过的儿童教育理论,好像全部活了过来。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孩子去观察世界,思考各种社会现象,鼓励她留住最自然最富有童心的语言。
如今,我在儿童语言和文学方面也略有心得。承蒙朋友们的抬爱,也收了几个小弟子。最初心里没底,我如实告知:不负责分数,我只会用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如今时间证明了一切。最近据说各大网课都在搞“大语文”的概念,约略听了一下,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过去几年我一直坚持和使用的方法么?原来就是大语文。很好,我是专业的。相比于网课的机械古板,我是活泼生动的。
现在,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能够将任何知识跟孩子的日常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而去观察、思考和阅读。
最近,我让七岁的女儿听完了整部《山海经》,原本很枯燥我都懒得去搭理的内容。机缘巧合打开兴趣,一发不可收拾。
上周,决定开始学英语。几乎零基础的孩子,开始听英语动画片。如痴如醉听了30多遍以后,开始实现跟读。
上个月,跟几个十岁的男孩子讲孔孟治国理政的思想,最后拉着不让走。后来听孩子父母说娃在家翻《论语》了。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只是需要被点燃而已。
如何点燃,需要用心。小孩子不是天生就爱看恶俗动画片的,你向他们展示了更加有趣更加美好的东西,他们才会“弃恶从善”。
听《山海经》之前,陪她看过青丘狐传说,然后专门买了《山海经》的书,从青丘、九尾狐那一章开始讲起,勾起兴趣之后就让她自己听了。
听英语动画,先前也是各种扭捏想跑,怎么哄都不行,说不好听,要换中文故事。我说不听就不听吧,就那样开着吧赚积分(我骗她的),我们来玩芭比。于是我忍着折磨陪她玩了四个小时芭比。小孩子嘛,嘴上说不听,耳朵却很诚实。听着听着就不许我关了,再后来嘴巴就跟着瞎念了。现在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听英语。
跟十岁的孩子谈孔孟,自然是有难度的。且不说他们有多少人生经验,光字面文言词都不认识几个。但所有看似最高深的思想,都是讲人与世界关系的,十岁的孩子显然对世界是有体验的。所以,讲“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的时候,讲了雷军的风口与猪的比喻,讲了奥数取消对他们利弊,讲了三国演义里的司马徽对诸葛亮的喟叹:“卧龙得其主却不得其时也”……这样一讲,孔孟还深奥吗?一点也不。下一步我将给他们讲法家思想。
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揠苗助长。我认为不是,这是培土固基。
记得在我们初高中时候,其实是很讨厌文言文的,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那些匪夷所思的变态做法——若不是我们天生乖,靠着极大的毅力,否则真的学不下去。
如今想想,那时怎么就没有一个老师跟我们讲,古人也很时尚的,你看他这些话是多么酷炫拽,现在的人怎么说得出来……
如今,我做了这样的事情,等那些孩子在学文言文的时候,就会觉得,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个家伙那么说是有原因的,他说的话其实还挺有趣……
毋庸讳言,我和安妈尽管已经开始了微不足道的变现,但是我们对所有家长最苦口婆心的观点,仍然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多用心。孩子不是碎钞机,她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小苗。唯有用心才能帮她长成参天大树。